[发明专利]一种超高强度输送带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95543.5 | 申请日: | 2022-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335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袁宏文;李文武;李文华;冯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博顺带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7/00 | 分类号: | B32B37/00;B32B38/16;B32B37/06;B32B37/10;B32B37/12;B29C48/08;B29C48/154;D03D13/00;D03D15/283;D06C7/02;B65G15/34 |
代理公司: | 无锡知更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68 | 代理人: | 张胜飞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高 强度 输送带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送带,具体说是超高强度输送带的制备方法。它采用凯夫拉纤维的经纱、无捻聚酯复丝的纬纱通过双经单纬的平纹编织方法编织成第一布带,采用采用挤出流延的工艺制备成高分子聚合物层。该输送带的强度较高,不易被延伸,使用寿命较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送带,具体说是1%延伸受力达到超高强度水平的超高强度输送带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输送带,又称运输带,是用于皮带输送中起承载和运送物料作用制品。输送带一般包括骨架层和高分子聚合层。
目前,传统的输送带的骨架层均是由PET材料制成的纱线采用普通的编织方法制成。传统的输送带的高分子聚合层是采用普通涂覆的方式制成的。然而,采用PET材料和普通的编织方法制成的骨架层强度较低,且普通涂覆的方式制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层的密度较低,从而导致制成的输送带的强度较低,易被延伸,使用寿命较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超高强度输送带,该输送带的强度较高,不易被延伸,使用寿命较长。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超高强度输送带的制备方法的特点是所述输送带的第一布带由凯夫拉纤维的经纱、无捻聚酯复丝的纬纱通过双经单纬的平纹编织方法编织而成;所述输送带的第一高分子聚合物层、第二高分子聚合物层和第三高分子聚合物层均是采用挤出流延的工艺制备而成。
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分别制得所述输送带的基层、表层和底层
所述基层的制备过程是:首先,选用凯夫拉纤维的经纱、无捻聚酯复丝的纬纱通过双经单纬的平纹编织方法编织成第一布带;然后,对第一布带进行定型处理得到第一骨架层坯料;接着,在第一骨架层坯料的两侧均涂覆胶液;之后,将涂覆胶液后的第一骨架层坯料送入到烘箱中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120~180℃,时间为2~3min,即得到第一骨架层;最后,采用挤出流延的工艺将高分子聚合物淋膜复合到第一骨架层上表面上即得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层,从而制成基层。
所述表层的制备过程是:首先,选用纱线作为原材料编织成第二布带;然后,对第二布带进行定型处理得到第二骨架层坯料;接着,在第二骨架层坯料的两侧均涂覆胶液;之后,将涂覆胶液后的第二骨架层坯料送入到烘箱中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120~180℃,时间为2~3min,即得到第二骨架层;最后,采用挤出流延的工艺将高分子聚合物淋膜复合到第二骨架层上表面上即得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层,从而制成表层。
所述底层的制备过程是:首先,选用纱线作为原材料编织成第三布带;然后,对第三布带进行定型处理得到第三骨架层坯料;接着,在第三骨架层坯料的两侧涂覆胶液;之后,将涂覆胶液后的第三骨架层坯料送入到烘箱中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120~180℃,时间为2~3min,即得到第三骨架层;最后,采用挤出流延的工艺将高分子聚合物淋膜复合到第三骨架层上表面上即得到第三高分子聚合物层,从而制成底层。
第二步,贴合
首先,将底层放置到基层的下表面上,在150~200℃的温度下,将底层和基层的复合物穿过贴合机得到二布二胶半成品;再将表层放置到二布二胶半成品的上表面上,在150~200℃的温度下,将表层和二布二胶半成品的复合物穿过贴合机即得到三布三胶的高强度输送带;
或首先,将表层放置到基层的上表面上,在150~200℃的温度下,将表层和基层的复合物穿过贴合机得到二布二胶半成品;再将底层放置到二布二胶半成品的下表面上,在150~200℃的温度下,将底层与二布二胶半成品的复合物穿过贴合机即得到三布三胶的高强度输送带。
还可以是如下具体步骤:
第一步,分别制得所述输送带的第一骨架层、第二骨架层和第三骨架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博顺带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博顺带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955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