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针电极阵列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94956.1 | 申请日: | 2022-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951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谢曦;莫境山;陈惠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A61B5/145;A61B5/1486;C23C14/04;C23C14/16;C23C14/34;C23C14/35;C23C26/00;C23C28/00;G01N27/327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余凯欢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极 阵列 传感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微针电极阵列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微针模块,包括多根微针,可用于穿刺和释放药物;
电极模块,设置于所述多根微针的外表面,包括葡萄糖电极模块、尿酸电极模块、乳酸电极模块或胆固醇电极模块中的多种,可用于感应葡萄糖、尿酸、乳酸或胆固醇中至少一种的浓度;
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微针模块和所述电极模块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电极阵列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包括:
微针本体,内部形成有微流道;
第一绝缘层,包覆于所述微针本体的外表面;
导电层,包覆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针电极阵列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葡萄糖电极模块由分别与所述导电层电连接的参比电极、对电极以及葡萄糖工作电极组成;所述葡萄糖工作电极表面修饰有重组葡萄糖氧化酶;
所述乳酸电极模块由分别与所述导电层电连接的参比电极、对电极以及乳酸工作电极组成;所述乳酸工作电极表面修饰有重组乳酸氧化酶;
所述尿酸电极模块由分别与所述导电层电连接的参比电极、对电极以及尿酸工作电极组成;所述尿酸工作电极表面修饰有重组尿酸氧化酶;
所述胆固醇电极模块由分别与所述导电层电连接的参比电极、对电极以及胆固醇工作电极组成;所述胆固醇工作电极表面修饰有重组胆固醇氧化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针电极阵列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葡萄糖氧化酶包括葡萄糖氧化酶、与所述葡萄糖氧化酶N端连接的血清白蛋白、与所述葡萄糖氧化酶C端连接的极性氨基酸;
所述重组尿酸氧化酶包括尿酸氧化酶、与所述尿酸氧化酶N端连接的血清白蛋白、与所述尿酸氧化酶C端连接的极性氨基酸;
所述重组乳酸氧化酶包括乳酸氧化酶、与所述乳酸氧化酶N端连接的血清白蛋白、与所述乳酸氧化酶C端连接的极性氨基酸;
所述重组胆固醇氧化酶包括胆固醇氧化酶、与所述胆固醇氧化酶N端连接的血清白蛋白、与所述胆固醇氧化酶C端连接的极性氨基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针电极阵列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参比电极为银/氯化银电极,形成于所述第导电层的表面;
所述对电极为金电极,形成于所述第导电层的表面;
所述葡萄糖工作电极由金沉积层、羧基反应层以及所述重组葡萄糖氧化酶组成,形成于所述导电层的表面;
所述乳酸工作电极由金沉积层、羧基反应层以及所述重组乳酸氧化酶组成,形成于所述导电层的表面;
所述尿酸工作电极由金沉积层、羧基反应层以及所述重组尿酸氧化酶组成,形成于所述导电层的表面;
所述胆固醇工作电极由金沉积层、羧基反应层以及所述重组胆固醇氧化酶组成,形成于所述导电层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针电极阵列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模块还包括释放单元,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可用于控制所述多根微针释放药物。
7.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微针电极阵列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作微针模块,所述微针模块包括多根微针;
制作电极模块,所述电极模块包括葡萄糖电极模块、尿酸电极模块、乳酸电极模块或胆固醇电极模块中的多种;所述葡萄糖电极模块、尿酸电极模块、乳酸电极模块或胆固醇电极模块形成于所述微针的外表面;
制作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微针模块和所述电极模块电连接。
8.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微针电极阵列传感器在制备疾病监测与治疗系统中的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疾病监测与治疗系统用于对葡萄糖、尿酸、乳酸和/或胆固醇浓度进行监测以及调节。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疾病监测与治疗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电极模块获取体内葡萄糖、尿酸、乳酸或胆固醇中至少一种的浓度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依据所述浓度信息,确定是否控制所述微针模块释放药物;
执行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微针模块停止或继续释放药物,以调节体内葡萄糖、尿酸、乳酸或胆固醇中至少一种的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9495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