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化内科用立体式异物钳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93315.4 | 申请日: | 202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86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张瑞昕;刘立新;武宝峰;何兴月;张安红;赵婧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瑞昕 |
主分类号: | A61B17/50 | 分类号: | A61B17/50;A61B17/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化 内科 立体 异物 | ||
1.一种消化内科用立体式异物钳,包括手操总成(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钳体总成(1)、辅助夹持总成(3)、弹片限位总成(4);
所述钳体总成(1)包括顶固座(101)、夹持导柱(106)、联臂(108)、主夹杆(111)、连接连杆(114)、主夹持头(117),所述辅助夹持总成(3)包括辅夹杆(302)、辅夹连轴(303)、辅夹头(306),所述弹片限位总成(4)包括限位弹片(404);
所述钳体总成(1)中的顶固座(101)为设置基体,所述顶固座(101)为三叉形结构,所述顶固座(101)中竖直的滑动插接有夹持导柱(106),所述夹持导柱(106)的下端均匀固定有三组联臂(108),所述顶固座(101)三叉结构的每组叉臂的下端都旋接有主夹杆(111),每组所述联臂(108)的外端都旋接有连接连杆(114),数组所述连接连杆(114)的下端都旋接在对应的主夹杆(111)中,每组所述主夹杆(111)的下端内侧都固定有两组主夹持头(117);
所述手操总成(2)驱动连接在夹持导柱(106)的顶端,可带动夹持导柱(106)的自动移动;
所述辅助夹持总成(3)中的三组辅夹杆(302)的顶端分别旋接在对应的联臂(108)的内侧,每组所述辅夹杆(302)的下端都旋接有辅夹连杆(304),每组所述辅夹连杆(304)的下端都旋接在对应的主夹杆(111)的底端,每组所述辅夹连杆(304)的下端内侧都连接固定有辅夹头(306),且所述辅夹头(306)位于对应的两组主夹持头(117)之间;
所述弹片限位总成(4)中的限位弹片(404)的两侧分别连接在对应的辅夹杆(302)与辅夹连杆(304)之间,所述限位弹片(404)的后端卡接在对应的主夹杆(111)的内槽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内科用立体式异物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夹持头(117)与对应连接的主夹杆(111)呈锐角结构,所述辅夹头(306)与对应连接的辅夹连杆(304)呈锐角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内科用立体式异物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钳体总成(1)中的顶固座(101)的三叉结构的每组叉臂下侧都设有固臂(103),所述顶固座(101)的三叉结构的每组叉臂上口开设有固臂连孔(102),每组所述固臂(103)的上端与固臂连孔(102)对应的位置上都连接固定有固臂连柱(104),所述固臂(103)通过上端的固臂连柱(104)连接固定在对应的固臂连孔(102)中,所述顶固座(101)主面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夹持导座(105),所述夹持导柱(106)滑动连接在夹持导座(105)中,所述夹持导柱(106)的下端连接固定有底联座(107),三组所述联臂(108)均匀的设于底联座(107)的下端,所述底联座(107)的主面均匀的开设有数组联臂固孔(109),所述联臂(10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联臂柱(110),所述联臂(108)通过顶端的联臂柱(110)连接固定在对应的联臂固孔(109)中,每组所述固臂(103)的下端都插接固定有主夹杆旋轴(112),每组所述联臂(108)的外侧都插接固定有连接连杆轴(113),所述主夹杆(111)的上端旋转连接在对应的主夹杆旋轴(112)中,所述连接连杆(114)的上端旋转连接在对应的连接连杆轴(113)中,每组所述主夹杆(111)都侧向开设有主夹槽(115),每组所述主夹杆(111)的上端与连接连杆(114)对应的位置上都插接固定有连杆联动轴(116),所述连接连杆(114)的下端旋转连接在对应的连杆联动轴(116)中,且所述连接连杆(114)的下端位于主夹槽(115)中,位于每组所述主夹杆(111)下端的两组主夹持头(117)分布在与该组主夹杆(111)对应的主夹槽(115)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消化内科用立体式异物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导柱(106)中套接安装有辅簧(118),所述夹持导柱(106)的顶端外壁连接固定有辅簧后限板(119),所述辅簧(118)的顶端卡接在辅簧后限板(119)下侧,底端卡接在顶固座(101)的上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瑞昕,未经张瑞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9331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透水性实验设备
- 下一篇:18β-甘草次酸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