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往复切刀式秸秆粉碎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92523.2 | 申请日: | 202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516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冯金广;王慧;张娜;薛誓颖;赵永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F29/02 | 分类号: | A01F29/02;A01F29/00;A01F29/09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嘉宏智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3160 | 代理人: | 古珍芳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往复 切刀式 秸秆 粉碎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收获领域,进一步的涉及农作物处理机(即破碎或研碎禾秆的机械),具体涉及一种往复切刀式秸秆粉碎装置,包括底座、第一转筒、第二转筒、锥形柱、破碎组件,第一转筒和第二转筒沿相反方向转动地安装于底座;锥形柱安装于第一转筒和第二转筒内;破碎组件包括沿锥形柱的周壁从上往下间隔分布的多个破碎环;相邻两个破碎环通过压簧连接;第一转筒和第二转筒内壁均设置有沿第一转筒径向延伸的第二刀杆;锥形柱外圆周设置有螺旋槽,第一转筒与锥形柱之间秸秆堆积时,第一转筒转动并推动破碎环整体沿螺旋槽向上移动,第二转筒与锥形柱之间秸秆堆积时,第二转筒转动并推动破碎环整体沿螺旋槽向下移动,提高粉碎效率并提高刀杆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收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往复切刀式秸秆粉碎装置。
背景技术
秸秆通常指小麦、水稻和其他农作物在收货籽实后的剩余部分,秸秆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资源,也是一种粗饲料。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作物每年可生成大量的秸秆,综合利用可以促进农民增收、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秸秆经粉碎、压缩处理后可压制成固体生物质燃料,经切割、发酵后可作为饲料饲喂牛羊,因此,为便于秸秆的后续处理,通常需要用作物处理机(即破碎或研碎禾秆的机械)对秸秆进行切割粉碎处理。现有的秸秆切割装置在切割秸秆时多用随转轴转动的切刀切割秸秆,但秸秆的大小不一,在切割仓内的分布也在时刻变化,导致部分切刀空转,利用率不高,影响切割的效率和并降低装置的利用率。
发明内容
发明人发现当初始时大量的秸秆没有粉碎时,会集中在粉碎机的上部分,此时只有上部分的切刀在有效工作,下部的切刀没有进行有用功,造成了能量的浪费且粉碎效率不高。而随着粉碎工作的进行,秸秆的密度可能会发生变化,如果切刀根据固定位置工作,相同的切刀处理不同量的秸秆,也会影响粉碎的效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往复切刀式秸秆粉碎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秸秆切割装置切割效率低且装置利用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往复切刀式秸秆粉碎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往复切刀式秸秆粉碎装置,包括底座、第一转筒、第二转筒、锥形柱、破碎组件,第一转筒和第二转筒沿相反方向转动地安装于底座,且第一转筒下端与第二转筒上端转动密封连接;锥形柱竖直安装于第一转筒和第二转筒内,上端小,下端大,且与第一转筒和第二转筒的内壁限定出从上往下逐渐减小的粉碎腔;破碎组件包括多个破碎环,每个破碎环均由多个第一刀杆绕竖直轴线铰接围合而成,且铰接位置依次为第一铰接位置和第二铰接位置,第一铰接位置可螺旋升降地安装于锥形柱,且破碎环上升时与第一转筒转动方向一致,破碎环下降时与第二转筒方向一致;每个第一铰接位置均位于与锥形柱同轴的第一参考圆上,每个第二铰接位置均位于同一与锥形柱同轴的第二参考圆上,第二参考圆大于第一参考圆;多个破碎环沿锥形柱的周壁从上往下间隔分布,使得各个破碎环的第二参考圆从上往下递增,且第二参考圆与第一参考圆的差值逐渐减小;相邻两个破碎环之间通过压簧连接;第一转筒和第二转筒内壁均设置有沿第一转筒径向延伸的第二刀杆,每个第二刀杆均插入相邻两个破碎环之间,以在随第一转筒和第二转筒转动时与破碎环相互作用切割秸秆。
可选地,第一转筒和第二转筒内壁均设置有多个水平且沿第一转筒径向延伸的刀槽,第二刀杆外端部装于刀槽内,且外端设置有移动块,移动块与刀槽的上侧壁和下侧壁之间均设置有弹簧,以使第二刀杆可相对于刀槽上下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浮动;刀槽内还设置有方形连接柱,方形连接柱允许移动块在刀槽内上下滑动,且阻碍移动块在刀槽内水平方向滑动。
可选地,第一转筒和第二转筒内壁的第二刀杆的长度从上往下依次递减,以使第一转筒内侧的破碎环与第二刀杆的剪切效果优于第二转筒内侧的破碎环与第二刀杆的剪切效果;第二转筒内壁下侧设置有研磨凸台,以与破碎环的第二铰接位置相互作用提高研磨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925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