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近红外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91827.7 | 申请日: | 202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518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5 |
发明(设计)人: | 田捷;杜洋;唐初;张海钟;田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D209/60 | 分类号: | C07D209/60;C09B23/08;C09K11/06;G01N21/64;A61K4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恒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6 | 代理人: | 郭文浩;尹文会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 荧光 探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荧光探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近红外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旨在荧光探针制备过程复杂、成本较高,且发光大都集中在可见光的范围的问题。一种近红外荧光探针由近红外染料与WZB117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得到含有近红外荧光探针的混合物,将混合物纯化后得到。该近红外荧光探针仅通过亲核取代一步反应即可得到,制备工艺简单,且WZB117和近红外染料均为市售产品,原料易得,成本可控,本发明中的近红外荧光探针相对于传统可见光荧光探针,穿透性更强,信噪比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荧光探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近红外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肿瘤已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全球性疾病。研发高效地用于肿瘤早期筛查、微小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监测的药物对于改善治疗效果、延长病人术后生存周期以及生活质量十分重要。
目前传统的肿瘤诊断方法主要依靠肿瘤组织和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进行判断,需要对具有一定体积的肿瘤组织进行取样检测,无法实现在肿瘤细胞数量很少时检测其存在,即无法实现肿瘤的早期筛查和判断肿瘤的转移或复发。
近年来,随着肿瘤基因组学和分子药理学的飞速发展,新型的分子探针被开发应用到肿瘤细胞的检测中,其中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识别探针的原理是利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新出现或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肿瘤抗原物质主要是上皮细胞角蛋白、上皮细胞膜特异性抗原和肿瘤相关糖蛋白三类。以特异性的抗体作为探针,与上述抗原特异性结合进行检测,现有的此类探针的制备过程复杂,需要多步反应,合成成本较高,并且传统的荧光分子探针的发光大都集中在可见光的范围(400-750nm),而许多生物体及其组织在紫外/可见光的激发下自身会发射荧光,因而严重干扰生物样品的荧光检测和成像。
中国专利CN111808059A公开了一种靶向肿瘤沃伯格效应的肿瘤诊断和治疗荧光探针,该探针的合成需要先通过取代反应合成荧光发色团7,8-二羟基香豆素,经过多步反应才能得到荧光探针,并且该荧光探针的发射光谱在380-640nm,在可见光的范围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近红外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解决现有荧光探针制备过程复杂、成本较高,且发光大都集中在可见光的范围的问题。
为了缓解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一种近红外荧光探针由近红外染料与WZB117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得到含有近红外荧光探针的混合物,将混合物纯化后得到。
更进一步地,近红外染料为IR-820,IR-820与WZB117反应得到的近红外荧光探针的结构如式(I)所示:
(I)。
一种制备上述的近红外荧光探针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亲核取代:将IR820与WZB117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然后加入碳酸盐反应得到含有近红外荧光探针的混合物;
(2)纯化:将混合物减压蒸馏除去N,N-二甲基甲酰胺得粗品,将粗品经柱层析纯化后得到近红外荧光探针WZB117-IR820。
更进一步地,IR820、WZB117和碳酸盐的物质的量比为1:1:3。
更进一步地,步骤(1)中加入碳酸盐后的反应条件为60℃反应24小时。
更进一步地,碳酸盐包括碳酸钠或碳酸钾。
一种上述的近红外荧光探针的应用,近红外荧光探针用于制备肿瘤检测产品。
一种上述的近红外荧光探针的应用,近红外荧光探针用于制备肿瘤组织体外病理染色产品。
更进一步地,检测产品用于检测良性肿瘤、恶性肿瘤或癌前病变组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918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