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易落点查询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91743.3 | 申请日: | 2022-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565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苑普光;何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14 | 分类号: | G06F16/14;G06F16/18;G06Q40/0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赵婷 |
地址: | 10014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易 落点 查询 方法 装置 设备 介质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交易落点查询方法,可以应用于大数据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待查询交易的第一业务主键信息及其所属的第一业务交易场景的信息;获取针对第一业务交易场景配置的应用链路,得到第一应用链路;确定第一应用链路中的任意的第一应用中用于标识待查询交易的交易标识信息;以及通过在第一应用的S个服务器的日志中检索交易标识信息,确定出执行待查询交易的落点服务器。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交易落点查询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大数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交易落点查询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企业信息数字化的转型愈发迅速,为了提升系统的响应能力、降低业务的投产风险,加快与外界的平行对接,一系列技术类改造蜂拥而至。各种技术类改造的出现,使得各应用的服务器数量、程序套数等都有所增加,尤其是对于链路较长的业务场景,其路径分支更会倍增。而对于改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改造后的效果评估等,都需要深入到应用层、服务器层乃至日志层进行分析,这一系列的分析都必须建立在精准的执行路径监测上。
在实现本公开构思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目前进行交易路径监测时,要么是依靠工作人员手工遍历式地检索确定,要么会针对部分应用开发特定的查询工具来定位,效率低下,且难以通用。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了可通用的、自动化的交易落点查询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交易落点查询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查询交易的第一业务主键信息及其所属的第一业务交易场景的信息;获取针对所述第一业务交易场景配置的应用链路,得到第一应用链路;其中,所述应用链路为以N个应用程序中的每个应用程序作为处理节点连接而成的流程,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确定所述第一应用链路中的任意的第一应用中用于标识所述待查询交易的交易标识信息;以及通过在所述第一应用的S个服务器的日志中检索所述交易标识信息,确定出执行所述待查询交易的落点服务器,其中,S为大于或2的整数。其中,当确定所述第一应用链路中的任意的第一应用中用于标识所述待查询交易的交易标识信息,包括:当所述第一应用为所述第一应用链路中的首个应用程序时确定所述交易标识信息为所述第一业务主键信息;以及当所述第一应用为除所述首个应用程序以外的应用程序时,按照所述第一应用链路中所述第一应用与其上游应用程序之间的交易信息转接方式,确定所述交易标识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交易信息转接方式包括:所述第一应用与其上游应用程序均以相同的业务主键信息来标识同一笔交易;或者所述第一应用的上游应用在处理完一笔交易后生成事件信息,并向所述第一应用传递所述事件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应用以所述事件信息来标识从其上游应用转接而来的交易。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配置R个应用程序中每个应用程序与其他应用程序之间的所述交易信息转接方式,其中,所述R个应用程序包括所述第一应用链路中的全部应用程序。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配置M个业务交易场景一一对应的M个所述应用链路,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所述M个业务交易场景包括所述第一业务交易场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通过在所述第一应用的S个服务器的日志中检索所述交易标识信息,确定出执行所述待查询交易的落点服务器包括:在所述S个服务器中逐个服务器进行日志检索;以及在检索出包含所述交易标识信息的目标日志后,以所述目标日志所在的服务器作为所述落点服务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在所述S个服务器中逐个服务器进行日志检索包括:在每个服务器中,对从所述待查询交易完成时刻起、往前推预定时长内产生的日志进行检索。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以所述目标日志所在的服务器作为所述落点服务器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下载所述目标日志;和/或对应输出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信息和所述落点服务器的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917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