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布式多智能体协同全覆盖路径规划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88516.5 | 申请日: | 2022-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788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张佳;董启辰;辛斌;陈杰;曹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郭德忠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布式 智能 体协 覆盖 路径 规划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多智能体协同全覆盖路径规划方法,能够实现对包含障碍物的未知环境区域的完全覆盖,提高协同覆盖效果。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针对水下探测、震后救援等未知环境情形,考虑智能体避障避碰、能量供给有限、通信范围受限等多种复杂约束条件,采用分布式多智能体组织架构,利用启发式运动规划策略,结合自身感知与相互通信两种途径所得到的信息进行运动路径规划,可以避免智能体间覆盖路径点相同时的冲突,实现高效协作,降低遍历重叠度,提高路径规划效率,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可拓展性和鲁棒性,为未知环境下多智能体协同完成全覆盖任务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智能体路径规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布式多智能体协同全覆盖路径规划方法。
背景技术
多智能体协同全覆盖路径规划问题是指在满足某些约束条件(如避障避碰)的前提下,多个智能体相互协作确定自身运动路径,通过物理接触或传感器感知等探测方式遍历目标环境区域,并尽可能地满足覆盖时间短、重复路径少等优化目标。
目前较为普遍的解决方案是采用分而治之的策略,通过元胞分解方法将待覆盖区域划分成精确或近似的网格单元(子区域),再结合不同的协作策略利用遗传算法、神经网络、蚁群算法等路径规划方法进行求解。然而目前大多数研究都是针对已知环境、采用集中式方法作为解决方案,而对环境未知的情况考虑较少。但面向实际复杂情境时,环境通常是未知的,多智能体需要在满足能量供给有限、通信范围受限等约束条件的基础上,相互协作规划出各自最优的避障避碰的区域覆盖路径。同时,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及突发事件的偶然性,多智能体系统应支持智能体的随时加入或退出。这种情况下,集中式多智能体路径规划方法不再适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多智能体协同全覆盖路径规划方法,能够实现对包含障碍物的未知环境区域的完全覆盖,提高协同覆盖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分布式多智能体协同全覆盖路径规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给定的目标区域地图与各个智能体及其传感器的参数配置信息,对地图进行栅格化处理并确定智能体的初始位置、运动能力、运行功率、感知能力以及通信范围,实现对目标区域地图、智能体及其传感器模型的初始化;
步骤2、各个智能体相互协作,通过通信机制交换信息,规划自身运动路径,对目标区域地图进行覆盖;其中,每个智能体路径规划过程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2.1、智能体发出通信请求,与自身可通信的邻居智能体交换信息并进行数据融合,更新自身状态信息并判断覆盖任务执行情况;
步骤2.2、智能体根据现有信息判断自身是否满足续航条件和避碰要求,并结合轨迹预测结果针对不同情形采用启发式策略进行运动规划,锁定与其他智能体路径无冲突且能量消耗最小的栅格为目标栅格;
步骤2.3、智能体根据运动规划结果预测自身下一时刻状态,再次进行运动规划并对目标栅格进行预订作为轨迹预测的结果;
步骤2.4、智能体执行运动规划结果,运动至目标栅格并更新状态信息;
步骤2.5、智能体重复执行步骤2.1至步骤2.4,直到目标区域地图被完全覆盖后,返回基站,结束自身覆盖任务;
步骤3、等待全部智能体完成自身覆盖任务并返回基站,判定多智能体对目标区域的协同全覆盖任务完成。
其中,所述步骤1中,目标区域环境为未知环境,智能体通过传感器感知周围环境,从而覆盖目标区域环境中所有的可达区域。
其中,所述步骤1中,每个智能体根据给定的技术参数,确定自身的初始位置、运动速度、电池容量、不同运动状态的运行功率及不同动作的能量消耗;栅格地图中智能体的运动规则根据栅格形状特点进行定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885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香菇豆干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岩土工程边坡用高安全性加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