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复电阻率响应评价储层含油性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86701.0 | 申请日: | 202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758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胡华;向葵;胡文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 |
代理公司: | 湖北创融蓝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76 | 代理人: | 羊淑梅 |
地址: | 434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 复电 响应 评价 储层含 油性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地球物理勘探数据处理与解释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应用复电阻率响应评价储层含油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考虑孔隙润湿特性的岩石复电导率模型;S2,利用观测的电磁响应获取岩层的复电导率特征参数,实现对储层含油饱和度的定量评价。建立的储层含油饱和度与复电导率参数的关系模型,可利用储层的电阻率和电极化率参数共同识别储层的含油性,以减少仅依靠电阻率异常解释的多解性,使储层流体识别的可靠性大大增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球物理勘探数据处理与解释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应用复电阻率响应评价储层含油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油气藏勘探阶段,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主要提供有利于油气聚集的构造和储层空间展布的信息。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勘探对象已经由简单构造油气藏向高陡构造等复杂构造油气藏转变,由常规储层油气藏向碳酸盐岩缝洞体等复杂储层油气藏转变,由构造油气藏向岩性地层油气藏转变,由中浅层油气藏向深层-超深层油气藏转变,由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转变。这种由构造勘探至储层评价的转型对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为了适应这种转型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油气勘探地球物理逐步发展和形成了以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方法为主,多元地球物理信息综合应用的高分辨率成像、油气储层预测和流体性质识别等三大类技术系列。高分辨率成像技术主要应用于精细刻画地质体几何形态;油气储层预测技术旨在刻画油气储层的空间展布及其物理性质;流体性质识别技术主要研究储层中流体性质及分布。在提高对储层构造探测精度的基础上,实现对储层的含油性进行预测或评价,可为提高油气勘探成功率,降低勘探成本起到决定性作用。
在油田开发方面,我国的油田开发技术总体上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尽管如此,目前我国开发油田平均采收率小于35%,大量的剩余油因油藏非均质性和品质低而滞留于地下难以开采。提高采收率需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剩余油检测和三次采油技术。为此,以开发油藏的精细描述、注采动态监测和剩余油检测为目标的油藏地球物理技术应运而生,开发和利用先进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对开发油藏的注采动态进行监测,确定油水界面的变化和剩余油分布范围,指导进一步的勘探开发部署和开发方案的优化,可降低油田生产成本,提高采收率,实现油气资源的高效能转化。
目前,人工源反射地震法是油气地球物理勘探中的主导技术。但是不同的地球物理方法具有不同的探测性能,包括所反映的物理量、探测的分辨能力等,仅靠单一的方法很难实现复杂储层的精细描述和流体识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复电阻率响应评价储层含油性的方法及系统,其能够解决复杂储层的精细描述和流体识别难以实现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复电阻率响应评价储层含油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考虑孔隙润湿性特征的岩石复电导率模型;
S2,利用岩石复电导率模型的复电阻率响应的特征参数,对储层含油饱和度进行定量评价。
优选地,所述S1具体包括:
S11,考虑孔隙润湿性特征的岩石复电导率模型为:
式中,σ*-岩石复电导率;σw-孔隙水电导率;σ*s-描述极化效应的面电导率;F-地层因子;Sw-含水饱和度;n-饱和度指数;Iw-润湿性指数。
S12,将饱和度指数n分解为第一和第二饱和度指数:
n=q+Iwp (2)
其中q表征岩石本征孔隙特性对岩石电阻率的影响,p表征岩石孔隙中流体性质及分布特征对岩石电阻率的影响;
S13,引入润湿性指数表征岩石孔隙表面不同润湿性倾向对极化效应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大学,未经长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867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塑型耐候保护涂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下一篇:一种可拆卸旋转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