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测井数据的地震振幅质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75572.5 | 申请日: | 2022-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210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宪旭;朱建刚;董蕊静;蔡文芮;李江;智敏;孙永亮;杨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36 | 分类号: | G01V1/36;G01V1/28;G01V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袁琳 |
地址: | 710077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测井 数据 地震 振幅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测井数据的地震振幅质控方法。包括:目标井选择步骤,用于选择测井数据满足预设条件的井作为目标井;球面补偿步骤,用于对所述目标井数据进行球面扩散补偿;单井质控步骤,用于对井点位置处的地震数据的浅、中、深振幅趋势进行比较,约束井旁道垂向振幅恢复效果;联井质控步骤,用于在联井方式下质控多井点和井间的振幅恢复效果。因此,本方法以单井质控结果为基础,利用多口井的合成地震记录数据,本方法可以完成数据的垂向和横向振幅趋势质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震振幅质控方法,属于地质勘探技术领域,具体是 涉及一种基于多测井数据的地震振幅质控方法。
背景技术
地震勘探目标从大尺度的构造解释,逐步转向了小尺度的岩性识别。 这就要求地震资料中的振幅信息能真实有效的反映岩石特性,其关键在于 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对有效波的振幅信息进行的保护与补偿。但是在当 前的数据处理过程中,处理效果主要依赖经验,没有一个度量尺度来对数 据进行评价,补偿效果难以保障。例如在振幅恢复前后对比单炮的面貌和 振幅衰减曲线,看振幅是否补偿到位,判别标准比较主观和片面。
为了克服这样的缺陷,现有技术提出了井控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利用 测井、VSP等井资料,对地震数据做分析与质控,用于弥补数据处理中的 认识不足,满足地质分析与油气开发对地震资料高精度岩性解释的需求,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井控振幅补偿、井控反褶积、井控反Q补偿等技 术。
但当前井控处理技术主要是利用井信息对井旁道的数据进行质控,井 点与井点的数据无法用同一个标准上对比,远离井点的数据也无法进行质 控。
发明内容
以下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 此概述不是所有构想到的方面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指认出所有方面 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的目 的是要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为稍后给出的更加详 细的描述之序。
本发明主要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利用单井数据对井旁道 振幅恢复效果进行质控,无法应对多井之间参数差异,以及无法对远离井 点的数据恢复效果进行约束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测井数据的地震振 幅质控方法,该方法基于当前井质控井旁道,利用多井数据建立地质模型, 实现对井间数据振幅恢复效果的质控目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方案是:
一种基于多测井数据的地震振幅质控方法,包括:
目标井选择步骤,用于选择测井数据满足预设条件的井作为目标井;
球面补偿步骤,用于对所述目标井数据进行球面扩散补偿;
单井质控步骤,用于对井点位置处的地震数据的浅、中、深振幅趋势 进行比较,约束井旁道垂向振幅恢复效果;
联井质控步骤,用于在联井方式下质控多井点和井间的振幅恢复效果。
优选的,上述的一种基于多测井数据的地震振幅质控方法,还包括:
井曲线校正步骤,用于对地震数据做进行环境、异常值和归一化处理。
优选的,上述的一种基于多测井数据的地震振幅质控方法,所述目标 井选择步骤中,用于选择目标井的预设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一种或多种:
(1)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道相关系数达到预设值;
(2)井位于勘探区内部,地震数据具有满覆盖次数;
(3)井所在位置的地下构造简单且信噪比较好。
优选的,上述的一种基于多测井数据的地震振幅质控方法,所述球面 补偿步骤中,基于下式采用时间速度对补偿方式进行球面补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755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