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帕金森病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74266.X | 申请日: | 2022-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549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朝东;李旭颖;李娴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92 | 分类号: | G01N33/92;G01N33/82;G01N33/68;G01N33/50;G01N30/02;G01N30/72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向群 |
地址: | 10005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帕金森病 代谢 生物 标志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帕金森病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属于生物检测技术领域。所述帕金森病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选自下述物质中的一种、或两种、或两种以上:灵芝酸X、神经酰胺(d18:1/24:0)、吡喃花青素A、牛磺酸、神经酰胺(d18:0/24:1(15Z))、1‑a,24R,25‑三羟基维生素D2、Fasciculol C、灵芝醇C、油酸酰胺、溶血磷脂酰胆碱(22:6(4Z,7Z,10Z,13Z,16Z,19Z))、γ‑谷氨酰丙氨酸、人参炔L、Avenoleic acid。本发明还提供基于所述标志物的帕金森病诊断试剂及诊断系统。经大量临床样本验证,所述诊断系统具有极高的准确率、特异性和敏感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帕金森病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多系统变性疾病,65岁以上发病率为1.7%,目前我国约有200万帕金森病患者,每年新增患者约10万,其症状表现为起步缓慢、走路拖步、手抖、表情呆滞、说话吃力、腰痛、全身乏力、肌无力、流口水、颈椎痛等症状,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出现如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可能会威胁到生命的并发症。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 DA)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性减少而致病。导致这一病理改变的确切病因目前仍不清楚,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氧化应激等均可能参与帕金森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过程。帕金森病由于发病隐匿,早期不易被发现,加上大众对早期帕金森病认知较低,我国目前帕金森病就诊率也低,即使确诊了,很多已经是中晚期。同时,帕金森病是目前为数不多的经治疗症状可改善的神经变性疾病,越早诊断,越早治疗,症状改善效果越好,患者及家庭获益越多。因此,早期筛查是至关重要的手段。
临床上诊断帕金森病主要依赖患者的症状,尤其是运动症状,如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以及姿势步态障碍等,但这类特征性表现也可出现在其他神经变性疾病中,对帕金森病的诊断产生干扰。而常规血、脑脊液检查多无异常,脑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一般也无特征性改变。目前有研究表明,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tomography,PET)或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rizedtomography,SPECT)与特定的放射性核素检测,如18氟-左旋多巴(18F-fluorodopa)等,可获得有关多巴胺受体的密度及亲和力的信息,并发现帕金森病患者脑内多巴胺代谢功能明显降低,以此能够有效判别出帕金森病。然而这类设备造价昂贵,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因此尚未广泛用于临床实践中。
代谢组学是一种新兴的组学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它能够揭示机体细胞代谢的独特化学指纹特征。代谢组学作为一种无偏的小分子代谢物研究方法,为发现更多的帕金森病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希望。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经系统疾病,伴随着胆汁酸,脂肪酸和氨基酸的紊乱。并且这些结果证明代谢紊乱可能预示着帕金森病的发生。
本领域亟需开发可用于诊断帕金森病的代谢组学标志物。
发明内容
基于本领域存在的上述不足和需求,本发明尝试寻找一种易于检测的生物标志物诊断方法,来预测和诊断帕金森病。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新型分子标志物,判别帕金森病的模型,可用于早期发现、诊断和预测帕金森病的试剂盒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742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