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背倒刺设备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74241.X | 申请日: | 2022-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466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冯兴平;毕德忠;冯东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兴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3/04 | 分类号: | B23P23/04;B23P15/00 |
代理公司: | 山东明宇知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29 | 代理人: | 陶一萌 |
地址: | 264000 山东省烟台市龙***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倒刺 设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背倒刺设备及方法,包括支撑架、分别设置在支撑架两侧且相互平行的第一纵轨和第二纵轨、可滑动的设置在第一纵轨和第二纵轨上的纵移动架、可滑动的设置在纵移动架上的横移动架,横移动架上集成设置有数控切割机、真空气缸、点胶机和点焊机;纵移动架上设置有动力机构一,横移动架上设置有动力机构二;支撑架上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上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钢制的第一层板和第二层板。本发明提供的钢背倒刺设备及方法,能够高效地对钢背进行倒刺,提出了一种新的倒刺工艺,大大提升了工作的效率,使得倒刺均匀,实现了半自动化乃至自动化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背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说是涉及一种钢背倒刺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使摩擦材料与刹车片钢背牢固地贴附在一起,常常采取在刹车片钢背上加工出一定密度的凸起物或凹坑,即在钢背的接触面上设置倒刺机构。例如,申请号为CN202010665042.2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接触面倒刺机构高强度摩托车钢背的起刺设备,通过倒刺机一次性对钢背进行起刺;申请号为CN201620456414.X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钢背自动起刺机,通过起刺刀具对钢背进行起刺;申请号为CN202120781758.9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节能环保型钢背倒刺装置,利用吸附机构和按压机构对钢背进行倒刺,然而,现有的钢背倒刺工艺普遍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1)现有钢背倒刺工艺,均是通过单一刀头在钢背表面上进行挑刺,从而形成倒刺,刀头每挑一次便形成一个倒刺,经过刀头的多次挑刺,继而完成一个钢背的倒刺工艺,导致此工艺生产效率低;
(2)工件在起刺工位起刺时,靠气缸进行固定,这样固定性差,也容易损坏,成本高,导致钢背倒刺不均匀;
(3)现有的加工装置虽然可以在刹车片钢背上制成刺状突起物,但钢背在送料时,只能一块一块靠人工单独放置在工作台上,这样不仅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工作效率低,无法实现自动化生产。
因此,本方案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进行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背倒刺设备及方法,解决了如何高效地对钢背倒刺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倒刺工艺,大大提升了工作的效率,使得倒刺均匀,实现了半自动化乃至自动化的技术效果。
一种钢背倒刺设备,包括支撑架、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两侧且相互平行的第一纵轨和第二纵轨、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纵轨和所述第二纵轨上的纵移动架、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纵移动架上的横移动架,所述横移动架上集成设置有数控切割机、真空气缸、点胶机和点焊机;
所述纵移动架上设置有动力机构一,所述横移动架上设置有动力机构二;
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钢制的第一层板和第二层板。
所述数控切割机和所述点焊机分别设置在所述纵移动架的两侧,所述真空气缸和所述点胶机分别设置在所述纵移动架的两侧,所述真空气缸的底端设置有真空吸盘,所述点胶机内设置有结构胶。
所述横移动架上还设置有电磁起重组件,所述电磁起重组件包括电磁吸盘一和电磁吸盘二,所述电磁吸盘一和所述电磁吸盘二分别设置在所述横移动架的两侧。
所述纵移动架上设置有压辊,所述压辊与所述第一纵轨或者第二纵轨垂直设置,所述压辊的两端分别与升降气缸的伸缩杆铰接,所述压辊设置在所述横移动架的下方。
所述动力机构一包括设置在所述纵移动架外侧的固定块、竖直穿过所述固定块上的转轴一、设置在所述转轴一底端的齿轮一、与所述转轴一顶端连接的电机一,所述电机一设置在所述固定块上,所述齿轮一与设置在所述第一纵轨或者第二纵轨上的啮合齿连接。
所述动力机构二包括竖直穿过所述横移动架顶端的转轴二、设置在所述转轴二底端的齿轮二、设置在所述转轴二顶端的电机二,所述齿轮二与设置在所述纵移动架上的啮合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兴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烟台兴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742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