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73926.2 | 申请日: | 2022-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95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王磊;张祥功;张明;陶园学;赵权;吴骐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10/0562 | 分类号: | H01M10/0562 |
代理公司: | 武汉凌达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1 | 代理人: | 刘念涛;宋国荣 |
地址: | 43006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固态 电解质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锂枝晶生长的复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先将固态电解质放入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装置加热,通入氮气、氢气、甲烷的混合气开启射频等离子体源,关闭射频等离子体后停止通入氢气和甲烷,维持通入氮气冷却取出样品,选择纯铜靶进行预溅射以清洁靶材的表面,采用直流溅射方式,将氮气与氩气混合,生长反应结束后,将样品与金属锂制备成对称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样品与Li+发生反应生成Li3N和铜纳米粒子,分散良好的铜纳米粒子在界面处形成了均匀的电场,石墨烯作为基底的三维立体结构界面,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多孔结构,也能够有效地降低电流密度,缓解体积效应,使得金属锂均匀沉积,有效地抑制锂枝晶的生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抑制锂枝晶生长的复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固态电解质由于其较高的机械强度,被认为是解决锂金属负极中枝晶问题的重要方法。但众多的研究工作表明,固态电池中依然存在着锂枝晶的问题,而且在一些具有超高机械强度的固态电解质中,枝晶生长刺穿电解质的速度比在液态电池中更快,这表明机械强度并不是影响枝晶问题的唯一因素。核心在于调控锂离子的沉积行为。
三维石墨烯具有高外/内表面积、高机械应力,形成的三维立体结构界面,也能够有效地降低电流密度,使得金属锂均匀沉积。同时Li3N具有高离子电导率,较低的电子电导率和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能够有效地抑制锂枝晶的生长。通过在固态电解质表面生成负载Li3N石墨烯三维网状结构,能够有效地抑制锂枝晶的生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抑制锂枝晶生长的复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制备过程如下
(1),用激光清洗方法对电解质进行表面处理:利用高能纳秒激光器对固态电解质进行清洗;
(2),将清洗后的固态电解质放入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装置内,抽真空至4~5Pa;
(3),从室温加热至750~800℃,加热速度为2~3℃/min,保温4~5h;
(4),通入氮气、氢气、甲烷的混合气,其中氢气的流量为10~15mL/min,管内压力50~60pa;
(5),开启射频等离子体源,调节高功率为200~300W,生长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内;
(6),关闭射频等离子体,停止通入氢气和甲烷,维持通入氮气,在惰性气体下冷却后取出样品;
(7),将样品放入冷壁腔化学气相沉积系统腔体样品台;
(8),选择纯铜靶进行预溅射以清洁靶材的表面,腔内压力抽至1.5×10-4~2.0×10-4Pa;
(9),采用直流溅射方式,将作为反应气体的氮气与作为载气的氩气以 1:1的体积比混合,压力0.4~0.5Pa,生长时间10~15秒,反应结束后待冷却取出样品;
(10),在氧压、水压均低于0.01ppm的手套箱内,将样品与同尺寸的金属锂制备成Li/样品/Li三明治结构对称电池;
(11),采用压力磨具施加1~3MPa的压力,以0.1~0.5mA/cm2的电流密度对所述的对称电池进行充放电,反应时间3~5小时后,待冷却后取出样品;
(12),将对称电池置于石英管式炉内,通入氮气,其中氮气的流量为10~15mL/min,以5~10℃升温速率至高温500~600℃,保温5~8小时,反应结束后随炉冷却,得到复合固态电解质。
所述的一种复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其固态电解质的种类是硫化物或氧化物或二者混合物。
所述的一种复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其氮气、氢气、甲烷的流量比为2: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未经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739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