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4-甲基环己胺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73328.5 | 申请日: | 2022-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607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陈湘朋;田园;耿敬坤;钟海峰;杨巧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贝斯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09/72 | 分类号: | C07C209/72;C07C211/35;B01J23/89;B01J35/08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米志鹏 |
地址: | 312369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基 环己胺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4‑甲基环己胺制备方法,包括:通入氢气,将3,4‑二甲基苯胺、乙二醇和钌合金催化剂混合形成混合物,在温度为140‑170℃,压力1.9‑2.2MPa下反应4‑10h,当所述混合物中3,4‑二甲基苯胺在混合物中的浓度低于1%时,停止反应,降温至30‑50℃,抽滤、蒸馏得到3,4‑甲基环己胺。该制备方法高效,简单,反应温度较低,产物收率高,适合大规模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技术的催化加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4-甲基环己胺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3,4-甲基环己胺是一种新型的有机新材原料与酸性染料,可应用在不饱和聚酯改性天冬树脂或蒽醌系列新型酸性染料的合成中。通常是以丙烯酰胺和2,3-二甲基丁二烯为起始原料发生加成反应,然后在高压加氢还原,再通过霍夫曼降解羰基得到该产物。
2001年深圳飞扬兴业科技有限公司发表一种不饱和聚酯改性天冬树脂的合成方法和应用,专利号CN号202110115129.7的中国专利公开饱和聚酯树脂,一般是由不饱和二元酸二元醇或者饱和二元酸不饱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具有酯键和不饱和双键的线型高分子化合。专利介绍饱和聚酯树脂,一般是由不饱和二元酸二元醇或者饱和二元酸不饱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具有酯键和不饱和双键的线型高分子化合。将二元羧酸或酸酐、马来酸酐、二元醇加入到反应器中,在℃下反应,检测酸值在时,停止反应,再与3,4-二甲环己胺在120℃条件下反应即可得到不饱和聚酯树脂。
1962年弗莱费尔德在有机化学杂志(1962),27,3568-72上发表取代苯胺在钌催化剂下氢化还原;对二氧化钌在取代苯胺加氢中的活性进行了研究,此外阐述了催化剂对某些潜在可氢解基团的影响以及取代基对还原的影响。
1946年山道士有限公司发表过蒽醌系列新型酸性染料的制造方法 (英国,GB640931 1950-08-02),用到3,4-二甲基环己胺与1-氨基-4- 溴蒽醌-2,5-二磺酸钾盐,硫酸钠、苏打苛性碱铜粉、乙醇水在,55-60℃搅拌至反应,就可以制备出新的100染料,可以将动物纤维和尼龙染成亮丽的纯蓝色色调,具有良好的耐光性、良好的耐湿处理性和良好的匀染性。
目前3,4-二甲基环己胺的合成技术比较少,但是该物的应用比较广泛,报导技术具有以下几个缺陷。
1)二氧化钌做催化剂,耐磨性能、稳定性较差,活性较低,不可以重复利用。
2)反应温度、压力高、反应过程选择性差,反应时间长。
3)不能满足工业大生产,经济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3,4-二甲基环己胺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高效,简单,反应温度较低,产物收率高,适合大规模生产。
一种3,4-甲基环己胺制备方法,包括:
通入氢气,将3,4-二甲基苯胺、乙二醇和钌合金催化剂混合形成混合物,在温度为140-170℃,压力1.9-2.2MPa下反应4-10h,当所述混合物中3,4-二甲基苯胺在混合物中的浓度低于1%时,停止反应,降温至30-50℃,抽滤、蒸馏得到3,4-甲基环己胺。
反应式如下:
原理:液相苯胺加氢反应经历了气液传质、液固传质、吸附传质、化学反应、脱附固液传质六个过程,H2通过乙二醇和苯胺的混合相后穿过催化剂钌合金表面的膜,被催化剂吸附同时苯胺通过催化剂钌合金表面的膜也被吸附。二者发生反应后产物脱附穿过膜进入混合相。乙二醇的作用是反应溶剂。
所述3,4-二甲基苯胺、钌合金催化剂和乙二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 0.005-0.02:1-6(g/g/mL)。
所述钌合金催化剂为空心球体,所述壳体为Ru、Ni、Co、Al合金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贝斯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绍兴贝斯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733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