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紫外辐射剂量监测器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70566.0 | 申请日: | 2022-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841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高旭;殷子懿;王穗东;朱晨辉;徐建龙;仲亚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51/42 | 分类号: | H01L51/42;H01L51/44;H01L51/46;H01L51/48;G01J1/42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张荣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紫外 辐射 剂量 监测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紫外辐射剂量监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衬底层;
下电极,紧固连接于所述柔性衬底层上表面,用于控制有机半导体层和绝缘层中的电场;
所述绝缘层,紧固连接于所述下电极上表面,所述绝缘层面积小于所述下电极面积,所述绝缘层用于阻隔所述下电极与有机光致变色材料-聚合物复合膜层的联通;
所述有机光致变色材料-聚合物复合膜层,紧固连接于所述绝缘层上表面,所述有机光致变色材料-聚合物复合膜层作为介电层,遇紫外光照射,存储电荷,使上电极组间的传输电流发生改变,而在波长大于紫外线的光照下或黑暗条件下,电流不发生改变;
所述有机半导体层,紧固连接于所述有机光致变色材料-聚合物复合膜层上表面,用于控制载流子的流动,产生可调节、可变化的电流;
所述上电极组,包括第一上电极与第二上电极,所述第一上电极紧固连接于所述有机半导体层上表面,所述第二电极的下表面分别与所述下电极和所述有机半导体层的上表面紧固连接,所述上电极组用于控制所述有机光致变色材料-聚合物复合膜层和所述有机半导体层的电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辐射剂量监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光致变色材料和聚合物的复合材料为螺吡喃-聚(2-乙烯基萘)复合膜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辐射剂量监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衬底层为PET、PI、PEN中的一种或带有氧化硅层的重掺杂硅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辐射剂量监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电极为金、铝、铜金属薄膜中的一种、ITO透明电极或石墨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辐射剂量监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为派瑞林、氧化铝或者氧化硅薄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辐射剂量监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为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薄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辐射剂量监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半导体层为并五苯、碳小分子半导体材料或聚合物半导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辐射剂量监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电极组为金或铜。
9.一种紫外辐射剂量监测器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清洗衬底;
在所述衬底上制备下电极;
在所述下电极上制备绝缘层;
在所述绝缘层上制备有机光致变色材料-聚合物复合膜层;
在所述有机光致变色材料-聚合物复合膜层上制备有机半导体薄膜;
在所述有机半导体薄膜上制备一组上电极,所述一组上电极包括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下表面分别与所述下电极和所述有机半导体层的上表面紧固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紫外辐射剂量监测器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衬底包括:
所述柔性衬底先后在丙酮、异丙醇、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中各超声清洗十五分钟,然后用高纯氮气吹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7056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51-00 使用有机材料作有源部分或使用有机材料与其他材料的组合作有源部分的固态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器件或其部件的工艺方法或设备
H01L51-05 .专门适用于整流、放大、振荡或切换且并具有至少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表面势垒的;具有至少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表面势垒的电容器或电阻器
H01L51-42 .专门适用于感应红外线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专门适用于将这些辐射能转换为电能,或者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的控制
H01L51-50 .专门适用于光发射的,如有机发光二极管
H01L51-52 ..器件的零部件
H01L51-54 .. 材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