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极端高温环境下的温度估计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70016.9 | 申请日: | 2022-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23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启;张萌;胡彦胜;尹继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科工通信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1/16 | 分类号: | G01K1/16;G01K1/12 |
代理公司: | 成都精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38 | 代理人: | 王记明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端 高温 环境 温度 估计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温度检测与控制领域,涉及极端高温环境下的温度估计装置,装置本体一端活动连接有测温组件,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引导风向的入风管,装置本体内还设置有控制组件以及与控制组件连接的导热组件;控制组件内电连接有用于配合温度检测反馈的调整器,导热组件包括分级导热腔,分级导热腔内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用于不同温度经过的导热道,每个导热道内设置有不同温度的恒温热源,分级导热腔内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用于不同温度经过的导热道,每个导热道内设置有不同温度的恒温热源,如此设置可以保证外界输入温度进行有效合理的升高,直观利用加热的方式进行温度测控,同时设置控制组件可以保证温度在进入导热道后,可以及时进行频率调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温度检测与控制领域,涉及极端高温环境下的温度估计装置。
背景技术
高温作业环境是目前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作业环境,尤其是针对特种作业,高温环境更是家常便饭,随着科技与时代的共同发展,越来越多的抵抗高温的方法逐步出现,有急速降温的、有保持恒温的,各种各样的方法都在进行相关降温、控温的操作,但是在控制降温时,往往容易忽略温度阈值的问题,也就是降温不是发生在全过程,而是当温度达到阈值范围或者预警范围后,才会进行的一项作业,现有技术为了减轻工作量,往往不考虑此问题,采用全程降温,尤其是在一些温度为100℃以上,280℃以下的极端高温环境下时,全程降温的方式并不乐观,往往起不到预期效果。
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普遍采用温度监控的方式进行,但是温度监控就对进行温度监控的装置提出了较高要求,尤其在极端高温的环境下,然而根据特种作业每年报废的测温设备数据可以看出,每年的设备报废率高达35%,这直接说明现有的测温装置效果不佳且测温原理以及方式不使用极端高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极端高温环境下的温度估计装置,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在极端高温下进行合理温度阈值检测,进而进行合理温控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一端活动连接有测温组件,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引导风向的入风管,所述装置本体内还设置有控制组件以及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的导热组件;
所述控制组件内电连接有用于配合温度检测反馈的调整器,所述导热组件内包括分级导热腔,所述分级导热腔内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用于不同温度经过的导热道,每个所述导热道内设置有不同温度的恒温热源。
需要说明的是,申请人作为特种作业行业的从业者,一直以来被特种作业环境中高温环境所困扰,因为目前现有技术并未有一种可以合理检测温度阈值以及进行合理控温的装置存在,申请人尝试过生物温度检测计,火山环境温度检测计以及一些极寒极限条件下的温度检测计,将其进行与智能化的设备结合,进行测温、控温等作业,最终都发现上述温度计均会出现失灵等现象,无法正常持续作业,基于此申请人想到如果可以利用气体本身温度进行测量,通过物体本身的化学、物理等属性进行,应该会比外接介入效果稳定且使用时间会较长,申请人基于此想法,结合了生物、化学等领域的相关操作,设计了本申请的所述的装置,核心思维为利用气体本身的性质进行测控,加入了调整器,恒温热源等。
所述分级导热腔连通汇集腔,所述汇集腔内设置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的加热范围为5℃-10℃,其中所述汇集腔被设置用于对来自所述分级导热腔内的热气进行再次加热。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汇集腔可以进行温度升高以及流速改变,主要目的在于对气体进行加热,以此来输出可以温度比对的气体。
所述汇集导热腔连接有传导管,所述传导管的前端直径小于后端直径。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有传导管且直径进行改变,是可以高效进行气体流速的调控,保证气体的传输速度,以此来辅助提高气体分子之间的热能。
所述传导管端部连接有输送腔,所述输送腔内部间隔设置有多个输送管,其中所述输送管被设置用于传导增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科工通信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航天科工通信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700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