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相变传热的二维冰柱相界面对流换热系数计算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267906.4 | 申请日: | 2022-03-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26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 发明(设计)人: | 孟凡康;胡汇悦;姜治鑫;蔡鹏;岳扬皓;杨逾;周新华;狄军贞;王显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30/10;G06F113/08;G06F119/08 |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梁焱 |
| 地址: | 123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相变 传热 二维 冰柱 界面 对流 系数 计算方法 | ||
1.基于相变传热的二维冰柱相界面对流换热系数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建立如用于计算二维冰柱相界面对流换热系数的物理模型并作如下假设:1)冰柱导热系数λ、冰柱的密度ρs、以及冰柱的定压比热cps是常数;2)冰柱的轴向导热相对冰柱的径向导热忽略不计;3)融化后的冰被水流及时带走;
步骤2:根据冰柱的密度ρs、某计算时刻强迫对流和冰柱相界面垂直中心线的浮升力方向之间的夹角θ对应的冰柱体积以及所述夹角θ对应的冰柱表面积,确定所述夹角θ对应的冰柱单位表面积的局部质量融化速率m″(θ);
步骤3:计算传导到冰柱中的总传热量Qs,并根据Qs确定所述θ角处的导热热流密度qs(θ);
步骤4:根据所述θ角处对应的冰柱单位表面积的局部质量融化速率和所述θ角处的导热热流密度,计算所述θ角处的局部对流换热系数;
步骤5:通过测量冰柱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来确定总的质量融化速率;
步骤6:根据总传热量和总的质量融化速率计算冰柱相界面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相变传热的二维冰柱相界面对流换热系数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计算二维冰柱相界面对流换热系数的物理模型为:根据冰柱初始半径H及某计算时刻相界面位置H1,在冰柱相界面上以初始冰柱相界面的圆心为坐标原点、相界面的水平中心线为横轴及相界面的垂直中心线为纵轴建立坐标系;并定义冰柱相界面沿冰柱径向的坐标为R、某计算时刻强迫对流和冰柱相界面垂直中心线的浮升力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θ、所述夹角θ范围内冰柱融化的体积为dV、冰柱融化的半径为dR。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相变传热的二维冰柱相界面对流换热系数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θ对应的冰柱单位表面积的局部质量融化速率m″(θ)的计算公式为:
上式中,R为冰柱相界面沿冰柱径向的坐标,ρs为冰柱的密度,dV(θ)为所述夹角θ范围内冰柱融化的体积,ΔAs(θ)是所述夹角θ对应的冰柱表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相变传热的二维冰柱相界面对流换热系数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θ角处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上式中,h(θ)是所述θ角处的局部对流换热系数;Tl∞为水流温度;Tm为冰柱融化温度;m″(θ)为所述夹角θ对应的冰柱单位表面积的局部质量融化速率;L为相变潜热;qs(θ)为所述θ角处的导热热流密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相变传热的二维冰柱相界面对流换热系数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冰柱相界面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上式中,Vs为冰柱体积;As为冰柱表面积;L为相变潜热;为冰柱平均内部温度;Tl∞为水流温度;Tm为冰柱融化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相变传热的二维冰柱相界面对流换热系数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冰柱平均内部温度的求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6.1:以冰柱底面中心点为原点,冰柱相界面沿径向坐标为R,以冰柱轴线方向为纵轴表示温度的变化,Tl∞为水流温度,h为对流换热系数,T0为冰柱初始温度,Tm为冰柱融化温度,其中T0<Tm,建立求解冰柱内部温度场的物理模型;
步骤6.2:根据上述冰柱内部温度场物理模型建立的坐标系,采用三次热平衡积分法求解冰柱内部温度场,进而确定冰柱平均内部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未经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6790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