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毛针织物编织密度系数的测量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64625.3 | 申请日: | 2022-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19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卓;郭庆园;田家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海关技术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B11/02 | 分类号: | G01B11/02;G01N9/00;G01N33/36;G06T1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朱忠俊 |
地址: | 510623 广东省广州市天***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织物 编织 密度 系数 测量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织物检测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毛针织物编织密度系数的测量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待测样品的重量;获取待测样品的点云数据;通过待测样品的点云数据建立待测样品的模型;通过待测样品的模型计算待测样品的纱线总长度以及单个线圈的平均长度;通过所述待测样品的重量与所述纱线总长度、单个线圈的平均长度计算得到编织密度系数。本发明一方面提高了编织密度系数的测量准确性,另一方面还提高了编织密度系数的测量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织物检测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毛针织物编织密度系数的测量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织物编织密度系数是指纱线密度的平方根与单个线圈的平均长度的比值。
传统测量毛针织物编织密度系数的方法是测试人员手工拆下针织物上一定圈数的纱线,然后外加张力去除纱线的卷曲,在纱线平直状态下量得长度并称取此段纱线的重量,得到线密度,最后计算针织物的编织密度系数。
由于纱线质地较为柔软、直径较小,很难准确测得单条纱线的长度,因此对后续的计算结果影响较大;另外,手工拆解纱线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下,且由于毛针织物的横纵线圈非常多,这样容易造成人眼疲劳,进一步减慢工作效率,还容易出错。
现有技术方案中公开了一种基于图像分析的织物密度检测方法,其通过扫描仪获取织物图像,然后基于织物图像获取预设大小图像区域内纱线的数量,并根据预设大小图像区域内纱线的数量计算织物密度,这样可以大幅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其得到的是织物密度,并不是密度系数。另外,现有技术方案中大多是获取织物的平面图像对织物密度系数进行计算,然而,针织物是三维结构,其中的纱线是弯曲的,如果仅通过平面图像去计算密度系数,会将弯曲的纱线当成笔直的纱线,其长度会相应减小,因此计算出来的结果依然不够精准。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毛针织物编织密度系数的测量方法及系统,其通过建立织物的三维模型与数学模型来计算织物的编织密度系数,其结果更为精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毛针织物编织密度系数的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待测样品的点云数据;
S2:通过待测样品的点云数据建立待测样品的模型;
S3:通过待测样品的模型计算待测样品的纱线总长度L以及组成待测样品的单个线圈的平均长度S;
S4:通过所述待测样品的重量M与所述纱线总长度L、单个线圈的平均长度S计算得到编织密度系数K,公式为:在S4前任一步骤中还包括获取待测样品的重量M。
本方案中通过待测样品的点云数据来建立待测样品的模型,再根据待测样品的模型直接计算待测样品的长度,可以更为准确地反应待测样品的空间结构,避免将待测样品直线化,进而提高计算精准度。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获取待测样品的点云数据具体为:将待测样品固定,通过点云数据获取设备全面扫描待测样品。
优选的,步骤S2中所述通过待测样品的点云数据建立待测样品的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S21:将点云数据输入点云数据处理软件中,点云数据处理软件自动生成待测样品中所有单个线圈的三维模型;
S22:根据单个线圈的三维模型建立单个线圈的数学模型。
优选的,所述步骤S22中根据单个线圈的三维模型建立单个线圈的数学模型具体为:
S221:获取形成单个线圈的三维模型的每个点的曲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海关技术中心,未经广州海关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646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