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花生青枯病田间初花期接种鉴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63588.4 | 申请日: | 2022-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51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冲;庄伟建;陈华;蔡铁城;杨强;熊发前;陈玉婷;楚盼盼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2/40 | 分类号: | A01G22/40;A01G7/06;A01G7/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林文弘;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花生 青枯病 田间 花期 接种 鉴定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花生青枯病田间初花期接种鉴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种植田块进行整地起垄,按照规格种植花生种质;选择青枯菌进行培养和摇菌,获得接种用青枯菌悬液;对初花期的花生种质材料采用剪叶接种法接种花生青枯病菌;接种后25天,记录接种花生青枯菌后发病等级的植株数目,计算病情指数,判断花生品种对花生青枯病的抗性等级。本发明的花生青枯病田间初花期接种鉴定方法,其鉴定结果准确可靠且重复性较高,可真实反映田间的青枯病抗性,可显著区分不同花生品种对青枯病的抗感差异,可一次性对多个待测品种的花生进行大批量的鉴定,实现规模化花生青枯病的抗病性鉴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青枯病抗性鉴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花生青枯病田间初花期接种鉴定方法。
背景技术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在我国国民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是花生生产大国,2018年花生播种面积达4620千公顷,年总产量1733.20万吨,占全国油料年产量的50%。2018年我国进口食用油籽9448.9万吨,同比减少7.4%,进口食用植物油达808.7万吨,同比增长8.9%。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预测,至2025年我国植物油自给率将降至25%。因此,花生生产关乎国计民生。
青枯病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并严重危害植物的土传性细菌病害。青枯病菌的寄主范围较广,能够侵染54个科的450余种植物。青枯病通常会造成发病地区的花生减产10%~30%,严重时可导致绝收,从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除了影响花生的品质和产量外还会增加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到目前为止,仍然无有效的方法来控制花生青枯病的发生,生产上只能依靠轮作、与其他作物间套作以及生物防治来暂时防治青枯病的发生,其抗病育种是最有效的防治手段,选育抗青枯病品种是目前提高花生产量的最有效直接的方法,抗病育种需要抗病资源为育种材料,不同育种材料抗青枯病的能力差异很大,理想的田间抗性鉴定方法则成为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的的前提条件,目前花生资源的抗性鉴定与筛选技术主要依靠菌液浸种接种鉴定,但由于受自然条件、气候因素的影响有时会不准确。现有的高通量的花生种质资源田间抗性鉴定主要依靠自然病圃鉴定,田间自然病圃因花生苗健壮程度不一、发病不均匀以及发病率不高等原因,经常造成鉴定结果不准确,因此探寻一种适合田间人工接种的抗病鉴定方法对于高通量鉴定花生种质的青枯病抗性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是现有花生品种抗青枯病田间自然病圃鉴定方法存在结果不准确、发病不均匀、重复性不好的缺陷,进而提供一种鉴定准确性和重复性较好的花生品种抗青枯病田间人工接种鉴定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花生青枯病田间初花期接种鉴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培育接种用花生苗:选择土壤肥沃的黄壤土田块,犁地耙平后在起畦之前均匀撒每亩施基肥10 kg和复合肥40 kg,采用起垄栽培方式并且等行距种植,周围设置保护行,单粒播种,两行畦,畦宽0.9 m,株行距0.45 m×0.16 m,根据出苗情况进行补苗,齐苗后每亩施尿素10 kg,种植三个重复,每个重复种50株,30株接菌使用,其余20株作为对照,定期供水灌溉保持土壤湿润,生长30~35天至初花期。
(2)接种体制备:将-80℃保存的强致病力青枯菌菌株 Rs-P.362200-060707-2-2在TTC培养基上28℃培养48 h活化,挑取挑取形状不规则,带粘性,周围白色,中央浅粉红色的菌落于SPA液体培养基中在28℃下220 rpm摇瓶震荡培养24 h,离心收集沉淀用无菌水稀释菌液浓度至108 ~109 cfu/mL,制备接种用青枯菌菌液。
(3)接种方法:用无菌剪刀蘸取菌悬液,在花生植株倒数第二张完全展开的叶片的4片小叶的1/2处垂直于中脉剪2/3的半片叶,不要伤到中脉,同样的方法将倒数第三张叶片接种。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接种30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635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