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璃纤维增强软管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61669.0 | 申请日: | 2022-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012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遆仲森;廖宝成;王清顺;廖宝勇;黄坤锋;汤晓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漳州安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5/78 | 分类号: | B29C65/78;B29C65/02;B29D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大紫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8 | 代理人: | 张卓 |
地址: | 3636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纤维 增强 软管 生产 方法 | ||
1.一种玻璃纤维增强软管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增强软管包括从内至外依次布置的筒膜、内玻璃纤维布层、外玻璃纤维布层、防水膜层和紫外线防护膜,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准备筒膜、内玻璃纤维布层、外玻璃纤维布层、防水膜层和紫外线防护膜;
S2:将内玻璃纤维布层沿筒膜外围折叠,获得半成品玻璃纤维增强软管;
S3:翻转半成品玻璃纤维增强软管,在内玻璃纤维布层外围折叠外玻璃纤维布层,外玻璃纤维布层与内玻璃纤维布层错开搭接;
S4:将防水膜层沿S3搭接后的外玻璃纤维布层进行搭接并焊接;
S5:将紫外线防护膜沿S4搭接后的防水膜层进行搭接并焊接得到成品玻璃纤维增强软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纤维增强软管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内玻璃纤维布层和外玻璃纤维布层均为多层玻璃纤维布组成,内玻璃纤维布层的玻璃纤维布层数与外玻璃纤维布层的玻璃纤维布层数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纤维增强软管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玻璃纤维布层的多层玻璃纤维布之间错开搭接设置,每层之间的错开间隔为9-11cm;所述外玻璃纤维布层的多层玻璃纤维布之间错开搭接,每层之间的错开间隔为9-11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纤维增强软管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膜层为覆膜无纺布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纤维增强软管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的翻转角度为18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纤维增强软管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的外玻璃纤维布层的搭接位置与内玻璃纤维布层的搭接位置以筒膜的圆心为中心对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玻璃纤维增强软管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玻璃纤维布层的搭接位置设置在成品软管的下侧,外玻璃纤维布层的搭接位置设置在成品软管的上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纤维增强软管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采用自动热熔焊接设备对防水膜层进行双道热熔焊接,焊缝为两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纤维增强软管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采用自动热熔焊设备对紫外防护膜进行双道热熔焊接,焊缝为两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纤维增强软管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对S5获取的玻璃纤维增强软管进行衬管包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漳州安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漳州安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6166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