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跨链技术的碳普惠业务数据流转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54426.4 | 申请日: | 2022-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15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侯东圣;郝玉琨;杜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万向区块链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67/1095 | 分类号: | H04L67/1095;H04L67/1097;H04L67/565;H04L67/12;H04L9/32;H04L67/01;G06Q50/26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31334 | 代理人: | 梁勤伟 |
地址: | 20008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技术 碳普惠 业务 数据 流转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跨链技术的碳普惠业务数据流转方法及系统,包括:步骤S1:通过区块链技术设立中继链网络,中继链网络包括碳普惠中心节点、用户节点、场景运营方节点、核证机构节点以及监管机构节点;步骤S2:场景运营方节点采用中继链‑平行链的模式建立第二层区块链网络;步骤S3:第二层区块链网络获取用户节点低碳行为数据,并计算低碳行为数据对应的碳减排量;步骤S4:第二层区块链网络节点采用全域统一共识机制向中继链网络发送数据区块;步骤S5:场景运营方节点和监管机构节点核查数据区块的可获取性和有效性;步骤S6:中继链区块生成模块采用最大公约数区块确认机制实现第二层网络节点的数据区块最终在中继链网络上存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排放管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基于跨链技术的碳普惠业务数据流转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中国正在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碳交易是温室气体减排的市场化解决方案。我国已存在针对发电、建材、钢铁等高耗能行业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针对风电、光伏、森林碳汇等行业的自愿减排市场,以及针对公众生活和微小企业的碳普惠市场。碳普惠市场通过碳资产激励,培养公众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规模化地持续地积累碳减排量,是对总量控制碳交易体系的有效补充。目前,我国碳普惠机制尚处于探索阶段,相关实践以区域性、小范围试点为主。现有的碳普惠平台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平台与用户之间存在数据壁垒,平台无法快速地获得真实有效的用户的低碳生活数据。(2)碳普惠平台的多参与方对于不同场景应用存在差异化需求,碳普惠平台系统架构可扩展性不足。(3)碳普惠业务涉及用户规模大、业务场景广,碳普惠平台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不能满足大规模信息处理业务。
专利文献CN112232955A(申请号:202011104282.1)公开了一种基于碳交易的公共服务系统,包括,低碳用户行为信息采集子系统,碳币转化子系统,碳交易平台;本发明基于区块链加密技术对低碳用户行为信息进行加密确保了用户行为不被盗取,通过激励碳币转化交易提倡和促进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和绿色消费等低碳行为,还涉及了基于APP搭建碳普惠制平台的碳交易平台,开发“碳普惠制”及“碳账户”等功能模块,包括碳普惠制宣传,低碳行为数据接入,碳账户累计,公共服务兑换,商业资源鼓励方式,形成累计-兑换-消费的碳普惠生态圈,通过激励使得碳普惠生态圈概念深入普通用户日常生活。该专利能够为公众提供参与碳普惠生态的综合服务,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公众参与积极性。但是该专利未考虑碳普惠场景运营机构差异化需求,碳普惠系统吞吐量大、可扩展性要求高,碳普惠中心机构运营难度大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跨链技术的碳普惠业务数据流转方法及系统。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跨链技术的碳普惠业务数据流转方法,包括:
步骤S1:通过区块链技术设立中继链网络,中继链网络包括碳普惠中心节点、用户节点、场景运营方节点、核证机构节点以及监管机构节点;
步骤S2:场景运营方节点采用中继链-平行链的模式建立第二层区块链网络;
步骤S3:第二层区块链网络获取用户节点低碳行为数据,并计算低碳行为数据对应的碳减排量;
步骤S4:第二层区块链网络节点采用全域统一共识机制向中继链网络发送数据区块;
步骤S5:场景运营方节点和监管机构节点核查数据区块的可获取性和有效性;
步骤S6:中继链区块生成模块采用最大公约数区块确认机制实现第二层网络节点的数据区块最终在中继链网络上存储。
优选地,所述步骤S1采用:为中继链网路中的碳普惠中心节点、用户节点、场景运营方节点、核证机构节点以及监管机构节点分发管理权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万向区块链股份公司,未经上海万向区块链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544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