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绝热双壁低温管支撑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53228.6 | 申请日: | 2022-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07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俊;王正东;朱祖超;于佳文;许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L9/18 | 分类号: | F16L9/18;F16L59/06;F16L59/14;F16L57/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超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绝热 低温 支撑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绝热双壁低温管支撑结构。外管套在内管外并与内管之间形成环腔;还包括将内管支撑固定在外管内的至少两个支撑结构,包括内管夹、隔热密封腔和支撑滑块,内管夹连接到内管的外侧面,内管夹经隔热密封腔和支撑滑块连接,支撑滑块支撑连接在外管内壁;隔热密封腔采用绝热材料,隔热密封腔内通有适压惰性气体;两个支撑结构的内管夹分别为互为对称设置的上片和下片。本发明结构简单,可实现快速拆卸和组装;有效固定内管的同时也增强了管道的抗形变能力,有效隔绝内外管热量传递,且能有效缓冲外管施加于内管的作用力,提高设备抗冲击能力,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壁管领域的一种绝热双壁低温管支撑结构,具体是涉及了一种绝热双壁低温管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船舶LNG主机燃料存储及供给系统中的存在的低温管路,采用不锈钢外包绝热材料来进行低温介质的输送难以监测管路泄漏问题,且长运行时间可能导致管路老化,使得管道的保温性能较差,诸多使用低温介质作为燃料的船舶的机舱内燃气管路通常采用双壁管形式。
传统技术中双壁管的内管与外管通常采用焊接工艺进行结合以提供支撑,内管与外管之间的抗震性能较差,由于双壁管内外管在输送低温介质时存在的温差会导致内外管伸缩量不同步,产生的应力在较长时间的作用下可能发生断裂失效。且内管或外管任一发生泄露时,双壁管便无法继续使用,因此使用成本较高。且对于运输低温介质的双壁管,热量会由外壁传至内壁,保温性能也相对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绝热双壁低温管支撑结构,本发明结构简单,可实现快速拆卸和组装;同时当内管在输送低温介质产生形变时,拉紧装置可伴随内管的收缩对上片和下片进行拉紧,有效固定内管的同时也增强了整体管道机构了抗形变能力;隔热密封腔可有效隔绝内外管热量传递,且能有效缓冲外管由于温度变化对内管施加的作用力,提高设备抗冲击能力,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包括内管和外管,外管套在内管外并与内管之间形成环腔;还包括用于将内管支撑固定在外管内的至少两个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内管夹、隔热密封腔和支撑滑块,内管夹连接到内管的外侧面,内管夹经隔热密封腔和支撑滑块连接,支撑滑块支撑连接在外管内壁;所述隔热密封腔采用绝热材料,所述的隔热密封腔内通有适压惰性气体。
所述隔热密封腔通过内管夹上设置的支撑底座固定。
包括两个支撑结构,两个支撑结构分别位于内管对称的两侧,两个支撑结构的内管夹分别为互为对称设置的上片和下片,上片和下片之间通过拉紧装置连接,上片和下片分别位于内管的两侧,上片和下片经各自的隔热密封腔后和支撑滑块连接。
所述的拉紧装置具体为拉紧弹簧。
所述上片和下片上焊接有互为对称分布的支撑部以形成容纳空间,该容纳空腔对隔热密封腔起到定位包裹的作用。
所述惰性气体的气压按照以下公式设置控制:
其中,P表示惰性气体的气压,a表示惰性气体的度量分子间引力的参数,V表示隔热密封腔的摩尔体积,k(P)是修正函数,R表示普适气体常数,T表示温度,b表示惰性气体的1摩尔分子本身包含的体积之和。
本发明上述方程设置了气体状态的改进,特点在于考虑了被理想气体模型所忽略的气体分子自身大小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能更好的描述气体的宏观物理性质。
所述的修正函数具体按照以下公式设置:
k(P)=A·P6+B·P5+C·P4+D·P3+E·P2+F·P+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532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