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分离式热管的集成自流冷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52504.7 | 申请日: | 2022-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392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夏俊杰;陶海坤;韩灿峰;郑开元;陈聪;田春平;李帅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F28D15/04;B63J2/12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张凯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分离 热管 集成 自流 冷却 装置 | ||
1.一种基于分离式热管的集成自流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蒸发器(1),其内设有热源换热腔(10),所述热源换热腔(10)上设有介质进口(100)与介质出口(101),所述热源换热腔(10)内设有多根内含热管工质的蒸发段换热管(11),且所述蒸发段换热管(11)两端管口延伸至所述蒸发器(1)外壁;
设于舱壁(7)外侧的换热壳体(2),其内部设有同外部空间隔绝的工质换热腔(20),所述工质换热腔(20)的顶端与底端分别设有连通舱壁(7)内侧空间的工质进口(200)与工质出口(201),且所述工质出口(201)处于所述蒸发段换热管(11)底端管口的上方;
第一管道(3),其连通所述蒸发段换热管(11)的顶端管口和所述工质进口(200),以供所述蒸发段换热管(11)内的热管工质吸热蒸发后进入所述工质换热腔(20)内;
第二管道(4),其连通所述蒸发段换热管(11)的底端管口和所述工质出口(201),以供所述工质换热腔(20)内冷凝的热管工质回流至所述蒸发段换热管(1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离式热管的集成自流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壳体(2)内间隔设有多根热交换管束(5),所述热交换管束(5)两端管口均穿过所述换热壳体(2)外壁并连通外部空间,以在所述工质换热腔(20)内形成与工质换热腔(20)隔绝的冷却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分离式热管的集成自流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管束(5)布设方向平行于船体航行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分离式热管的集成自流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壳体(2)至少包括:
两个端板(21),其间隔连接于舱壁(7)外壁;
罩壳(22),其连接于两所述端板(21)远离舱壁(7)的一端,同所述端板(21)、舱壁(7)围设形成所述工质换热腔(20),且其在船体航行方向上呈流线型曲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分离式热管的集成自流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22)的端部在船体航行方向上延伸至所述端板(21)的两端外并形成流入腔(23)、流出腔(24),所述流入腔(23)与所述流出腔(24)远离所述端板(21)的一端分别设有流入口(230)与流出口(240);
所述流入腔(23)内设有至少一个入口导流板(231),通过所述入口导流板(231)在垂直舱壁(7)的方向上形成两个导流腔(232),且靠近所述舱壁(7)的所述导流腔(232)在接近所述端板(21)的方向上截面积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分离式热管的集成自流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入口(230)呈椭圆形,且其长轴垂直于舱壁(7)。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分离式热管的集成自流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22)在船体高度方向上呈曲面结构,且所述罩壳(22)在船体高度方向上的两端与舱壁(7)贴触连接,以同两所述端板(21)和舱壁(7)一同围设形成所述工质换热腔(20)。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分离式热管的集成自流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壳体(2)内设有多个支撑板件(6),所述支撑板件(6)上开设有直径等于所述热交换管束(5)外径的穿孔,以用于支撑各所述热交换管束(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离式热管的集成自流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4)内设吸液结构,以用于将所述工质出口(201)处的冷凝工质通过毛细作用输送至所述蒸发段换热管(1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离式热管的集成自流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进口(100)与所述介质出口(101)分别处于所述蒸发器(1)的两端,且所述介质进口(100)靠近所述蒸发段换热管(11)的顶端,所述介质出口(101)靠近所述蒸发段换热管(11)的底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5250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