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壁塑性混凝土截渗墙深基坑降水施工工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49233.X | 申请日: | 2022-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375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黄佳伟;王如军;朱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迅犀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10 | 分类号: | E02D19/10;E02D1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100 浙江省台州市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壁 塑性 混凝土 截渗墙深 基坑 降水 施工 | ||
本发明公开了薄壁塑性混凝土截渗墙深基坑降水施工工法,采用薄壁塑性混凝土截渗墙与深井降水的有机结合,薄壁塑性混凝土截渗墙深度达30m,截渗墙内布置深度28m的降水深井,由于截渗墙底部伸入不透水层,阻断了基坑内外水力联系,在降水深井降排水作用下,快速有效降低了基坑内地下水位,确保了工程施工进度,降低了施工成本,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传统地下截渗采用高压旋(摆)喷墙较多,本工程地下土层分层较多。针对不同的土层旋(摆)喷墙的均匀性较差,地下水位落差较大时,易发生破坏,墙体可靠性不高,而塑性混凝土截渗墙耐久性较好,防渗效率较高,可靠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水较丰富且基坑开挖技术领域,具体是薄壁塑性混凝土截渗墙深基坑降水施工工法。
背景技术
随着水电建设的快速发展,地下水基坑开挖规模的不断扩大,地下水基坑开挖所处地质条件也越来越复杂,深基坑开挖往往涉及先降水的问题。粉砂土层含水层渗透系数较大,当基坑开挖深度较大,所处位置地下水与附近河道水力联系密切时,单单靠布置降水井很难达到有效降低地下水的目的。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薄壁塑性混凝土截渗墙深基坑降水施工工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薄壁塑性混凝土截渗墙深基坑降水施工工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薄壁塑性混凝土截渗墙深基坑降水施工工法,包括薄壁塑性混凝土截渗墙和深井降水,薄壁塑性混凝土截渗墙与深井降水的有机结合,截渗墙采用液压成槽机成槽,塑性混凝土浇筑,截渗墙厚度40cm,混凝土强度3Mpa;截渗墙内基坑降水采用管井降水,管井井管选用混凝土管,混凝土管内径400mm,壁厚40mm,钻孔直径900mm,其中滤管段采用无砂混凝土管,管内径40cm,管外周围设置反滤料,管井深度28m。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薄壁塑性混凝土截渗墙施工工艺;
构筑导墙;采用全站仪放出截渗墙轴线,采用小型挖掘机挖出导向槽,人工清理平整,再次放出导墙位置,绑扎钢筋、支设模板、浇筑C15砼;
槽段划分及抓斗成槽;槽孔长度为:一期槽开槽长度6.4m,两头设置接头管,浇筑长度为5.6m;二期槽孔开槽长度6.4m,浇筑长度为6.4m;
清孔;清孔换浆采用气举法将槽孔内淤积与大颗粒沉渣清除,清孔结束后1h,孔底淤积厚度不大于10cm,孔内泥浆的密度不大于1.15g/cm3,粘度32~50s,含砂量不大于4%;
下设接头管;墙段连接采用“接头管法”,接头管采用外径40cm的圆柱形铁管,一期槽孔清孔结束后,采用50T汽车吊在槽孔两端下设接头管,并进行孔口固定,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根据槽内混凝土初凝情况逐渐起拔接头管,在一期槽孔端头形成接头孔,二期槽孔浇筑混凝土时,接头孔靠近一期槽孔的侧壁形成圆弧形接头,墙段形成有效连接;
塑性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采用泥浆下直升导管法,导管内径为200mm,同一槽段两套导管间距≤3.5m,一期槽段的导管距接头管为1.0~1.5m,二期槽段的导管距孔端≤1.5m,导管底口距槽底控制在15~25cm范围内,开浇前,导管内放入直径适当的隔离球,准备足够的混凝土,以保证开浇后混凝土埋住浇筑导管底口。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深井降水施工工艺;
钻机就位及成孔;对管井位置放样,并按顺序做好编号,根据地下土层特征,选用SQZJ-130正循环钻机钻凿,钻孔到设计深度后,要清孔换浆,把泥浆调整到1.05g/cm3左右,钻孔直径9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迅犀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浙江迅犀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492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