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2.5D成像的X-RAY检测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46596.8 | 申请日: | 2022-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552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董青林;钟云;陈泽祥;汤秀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昊志影像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3/046 | 分类号: | G01N23/04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陶洁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2.5 成像 ray 检测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2.5D成像的X‑RAY检测设备,包括机身、X射线源、接收装置、载物台、转动机构、第一锁定装置和第二锁定装置,X射线源和接收装置可转动的安装在机身内,载物台设在X射线源和接收装置之间,载物台可沿机身的长度和宽度方向移动,X射线源发射可穿透载物台上的物品的X射线,接收装置可接收X射线源发射的X射线并形成灰度差异的图像;转动机构可驱使X射线源和接收装置同步转动;接收装置、X射线源分别可活动的设置在转动机构上并能靠近或远离载物台,第一锁定装置可限制接收装置的移动,第二锁定装置用于限制X射线源的移动。本发明中2.5D成像的X‑RAY检测设备,可简化成像算法而提高检测效率和降低设备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设备,尤其涉及一种2.5D成像的X-RAY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X-RAY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是由X射线源2发射X射线,穿透检测物品24后,在探测器或图像增强器等接收装置3上接收强度衰减后的X射线,形成灰度差异的图像。从而根据图像判断检测物品24的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要求,如图1所示。
目前焊接空洞缺陷的方图像法有3D成像(即CT成像)、2.5D成像和2D成像。3D成像设备因设备造价极高,市场普及率很低;2D成像仅可以描述某个断层方向的图像信息,不够直观;2.5D成像是介于3D成像和2D成像之间的一种成像方法,设备造价与2D成像设备接近,图像比2D成像更直观、更具有立体感,因此2.5D成像设备应用广泛。
为实现对焊接缺陷的2.5D成像检测,目前市面上的X-RAY检测设备可以很好的满足要求。如公告号为CN 212341051 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X-RAY检测系统,其结构如下:X光机位于下方、探测器位于上方,检测物品在X光机和探测器中间位置;检测物品在水平面内可分别沿柜体的长度、宽度方向直线移动,X光机和探测器可分别沿柜体的高度方向上下直线移动,同时探测器可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其实现2.5D成像是由探测器转动实现,X光机没有与探测器同时旋转,在X光机和探测器在高度方向上位置不变情况下该设备的2.5D成像过程中放大倍数是不断变化,成像算法较复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2.5D成像的X-RAY检测设备,能简化成像算法,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和降低设备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2.5D成像的X-RAY检测设备,包括:
机身、X射线源、接收装置和载物台,所述机身内形成有检测腔室,所述X射线源和接收装置设置在检测腔室中并与机身可转动连接,所述载物台设置在X射线源和接收装置之间并用于放置被检测的物品,所述载物台可活动的设置在机身上并可沿机身的长度和宽度方向移动,所述X射线源用于发射X射线并使X射线穿透载物台上的物品,所述接收装置用于接收X射线源发射的X射线并形成灰度差异的图像;
转动机构,用于驱使所述X射线源和接收装置同步转动;
可解锁的第一锁定装置,所述接收装置可活动的设置在转动机构上并可沿机身的高度方向移动而能靠近或远离载物台,所述第一锁定装置用于限制所述接收装置的移动;
可解锁的第二锁定装置,所述X射线源可活动的设置在转动机构上并可沿机身的高度方向移动而能靠近或远离载物台,所述第二锁定装置用于限制所述X射线源的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装置和X射线源分别设置在载物台的上方、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机构包括摆臂和转动驱动装置,所述X射线源和接收装置通过摆臂可转动的设置在机身上,所述转动驱动装置用于驱使所述摆臂转动而使所述X射线源和接收装置同步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摆臂通过轴承座可转动的设置在机身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昊志影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昊志影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465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