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合低温环境高效秸秆腐熟剂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44601.1 | 申请日: | 2022-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570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怀亮;张天昊;檀鹏霞;马星;张瑞雪;崔璇;曹海潮;张曼;郭伟华;刘强;王英霄;丁民伟;刘环环;孙丽岚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新世纪周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16;C12N1/14;C05F17/20;C12R1/125;C12R1/085;C12R1/885;C12R1/645;C12R1/68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合 低温 环境 高效 秸秆 腐熟 | ||
1.一种适合于低温环境的高效秸秆腐熟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活性成分:Z3枯草芽孢杆菌、T3蜡状芽孢杆菌、绿色木霉菌、酵母菌和黑曲霉菌的菌株组合;其核心菌株为在5~25℃温度下仍表现活跃的菌株:Z3枯草芽孢杆菌和T3蜡状芽孢杆菌;所述菌株组合载体为稻糠粉、腐殖酸、葡萄糖和硫酸铵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合于低温环境的高效秸秆腐熟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组合按质量百分比为:Z3枯草芽孢杆菌30%、T3蜡状芽孢杆菌25%、绿色木霉菌15%、酵母菌15%和黑曲霉菌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合于低温环境的高效秸秆腐熟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组合载体按质量百分比为:稻糠粉40%、腐殖酸30%、葡萄糖10%和硫酸铵20%;所述稻糠粉过80目筛,所述腐殖酸过100目筛。
4.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合于低温环境的高效秸秆腐熟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增殖菌种的制备:
将Z3枯草芽孢杆菌和T3蜡状芽孢杆菌分别植入细菌培养基中,绿色木霉菌和黑曲霉菌菌种分别植入真菌培养基中,酵母菌植入大型真菌培养基中;
将上述菌种富集增殖培养基按照菌种悬浮液10%、培养基90%,Z3枯草芽孢杆菌和T3蜡状芽孢杆菌150r/min 25℃培养7-14d;绿色木霉菌和酵母菌150r/min 24℃培养21d;黑曲霉菌150r/min25℃培养10-14h;得增殖菌种备用;
B、增殖菌液的制备:
Z3枯草芽孢杆菌的液体增殖培养:按照5%接种量将A步骤培养好的Z3枯草芽孢杆菌接种到含有第一液体增殖培养基的发酵罐中,培养3--5d,至发酵罐培养液中的有效活菌数达到200亿/ml;
T3蜡壮芽孢杆菌的液体增殖培养:按照5%接种量将A步骤培养好的T3蜡壮芽孢杆菌接种到含有第二液体增殖培养基的发酵罐中,培养3--5d,至发酵罐培养液中的有效活菌数达到200亿/ml;
酵母菌的液体增殖培养:按照5%接种量将A步骤培养好的酵母菌接种到含有第三液体增殖培养基的发酵罐中,培养2—3天,至发酵罐培养液中的有效活菌数达到200亿/ml;
绿色木霉菌的液体培养:按照5%接种量将A步骤培养好的绿色木霉菌接种到含有第四液体增殖培养基的发酵罐中,培养5—7天,至发酵罐培养液中的有效活菌数达到200亿/ml;
黑曲霉菌的液体培养:按照5%接种量将A步骤培养好的黑曲霉菌接种到含有第五液体增殖培养基的发酵罐中,培养2—3天,至发酵罐培养液中的有效活菌数达到200亿/ml;
C、增殖菌液的混合:
将B步骤获得的Z3枯草芽孢杆菌增殖菌液18份、T3蜡状芽孢杆菌增殖菌液15份、绿色木霉菌增殖菌液9份、酵母菌增殖菌液9份、黑曲霉菌增殖菌液9份、水40份,在150r/min、25-30℃常温条件下混合搅拌5-10分钟得混合菌液100份;
D、固体增殖发酵:
将粉碎好的稻糠粉400份、腐殖酸300份、葡萄糖100份、硫酸铵200份混合备用;
将C步骤制备好的混合菌液100份植入混合好的原料中,边搅拌边加水100份,大约搅拌10-15分钟,使原料载体充分混合均匀为止;
自然条件下32℃发酵3-5天,中间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翻到一次,共计翻到2-3次;自然风干水分至35%以下得生物秸秆腐熟剂固态发酵产物;
E、低温烘干干燥:
将步骤D步骤中得到的固态发酵产物进行滚筒风干除湿,进口温度50-60C°,出口温度35-40C°;低温烘干干燥后生物秸秆腐熟剂初级产品水分降至25%以下,以保证产品的稳定性;
F、粉碎过筛包装:
将E步骤风干后的初级产品检测、粉碎、过80目筛、定量包装后得秸秆腐熟剂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新世纪周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北新世纪周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4460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的智能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工程测绘的仪器定位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