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高稀土镧含量的耐蚀钢及其精炼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243137.4 | 申请日: | 2022-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747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 发明(设计)人: | 赵博;吴伟;林路;崔怀周;姚同路;曾加庆;梁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C33/06 | 分类号: | C22C33/06;C22C38/02;C22C38/04;C22C38/42;C21C7/00;C21C7/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公司 11386 | 代理人: | 姚东华 |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稀土 含量 耐蚀钢 及其 精炼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高稀土镧含量的耐蚀钢及其精炼控制方法,属于转炉、电炉生产稀土耐蚀钢的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耐蚀钢生产中稀土镧元素收得率低以及易于生成氧化镧和氧硫化镧的问题。一种含高稀土镧含量的耐蚀钢,耐蚀钢的化学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为:C≤0.12%、Si≤0.75%、Mn≤1.5%、Ni:0.12~0.65%、Cr:0.30~1.25%、Cu:0.20~0.55%、P≤0.025%、S≤0.008%、La:0.01~0.2%,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稀土镧的化合物在钢中主要以硫化镧的形式存在。本发明的钢材在大气腐蚀环境下使用寿命较普通碳素钢提高50%以上,使得稀土镧的收得率在35%以上,较现有的稀土收得率提高15%,降低了生产成本25元/吨钢。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转炉、电炉生产稀土耐蚀钢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高稀土镧含量的耐蚀钢及其精炼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钢铁材料是目前常用的金属材料,在大气中长时间暴露会发生侵蚀,造成钢材性能的下降进而造成材料的报废。20世纪初,学者研究发现通过适量添加P、Cu、Cr、Ni等合金元素,可以达到钢材抗腐蚀的效果,这也是现在常用的耐蚀钢。耐蚀钢在集装箱、铁道车辆制造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近些年研究发现,稀土元素镧可以显著提高钢材的耐蚀性,在上述传统耐蚀钢的成分基础上添加镧的新型稀土耐蚀钢,在大气环境下,其耐大气腐蚀性能提高30-50%,稀土耐蚀钢可延长使用寿命至70年以上。稀土元素镧作为稀土矿提取工艺的副产物,成本较Cu、Cr、Ni等合金元素较低,通过镧合金化后形成的耐蚀钢,吨钢成本仅提高30-50元,较常用的铜磷铬镍耐蚀钢性价比更高。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为了提高耐蚀钢的耐大气侵蚀的效果,稀土耐蚀钢中尽可能含有固溶稀土、稀土硫化物,避免生产稀土氧化物和稀土硫氧化物。
镧元素显著提高钢材耐蚀性是在大合金化量(0.01~0.2%)基础之上的,但是镧元素具有很强的还原性,不仅在钢中收得率低,而且非常容易生成氧化物和硫氧化物。而在现有的生产中,如何保证耐蚀钢中稀土的高固溶量和硫化镧含量,避免生成氧化镧和氧硫化镧,对于高镧含量的耐蚀钢精炼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分析,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含高稀土镧含量的耐蚀钢及其精炼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耐蚀钢生产中稀土镧元素收得率低(10~30%)以及易于生成氧化镧和氧硫化镧的问题,从而使得稀土耐蚀钢中镧元素主要以硫化镧的形式存在。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高稀土镧含量的耐蚀钢,耐蚀钢的化学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为:C≤0.12%、Si≤0.75%、Mn≤1.5%、Ni:0.12~0.65%、Cr:0.30~1.25%、Cu:0.20~0.55%、P≤0.025%、S≤0.008%、La:0.01~0.2%,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稀土镧的化合物在钢中主要以硫化镧的形式存在。
进一步的,含高稀土镧含量的耐蚀钢为集装箱、铁道车辆用钢。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含高稀土镧含量的耐蚀钢的精炼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转炉或电炉出钢后,LF炉精炼中白渣操作,控制渣厚为130~160mm,白渣持续时间>20min,控制钢水[S]含量在0.006~0.008%的范围内,[Als]含量在0.04~0.15%的范围内,出站前软吹氩气,出站前控制钢水中[O]2.0ppm;
步骤2、LF炉精炼出站后,在RH炉内真空循环脱气,控制[Als]含量在0.04~0.15%的范围内,破真空前2~5min加入稀土镧合金,破真空后,控制钢水中[O]2.0ppm,然后同时喂钙线和软吹氩气,喂钙线后控制钢水中[Ca]含量在0.002~0.010%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431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防系统用大空间定位校准装置及算法
- 下一篇:食物输送装置及食物处理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