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微电网的多类型设备功率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42322.1 | 申请日: | 2022-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441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周岳;明镜;何华伟;温富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国电南自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46 | 分类号: | H02J3/46;H02J3/48;H02J3/32;H02J3/2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钟昕宇 |
地址: | 21115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电网 类型 设备 功率 协调 控制 方法 系统 | ||
1.一种适用于微电网的多类型设备功率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对新能源微电网中的所有发电及储能设备,使用统一的模型描述为多项参数;实时获取所述统一的模型的各项参数;
实时更新系统的总功率目标值;
当系统总功率目标值改变时,调用所有设备的输出功率调节至新的全站总目标功率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微电网的多类型设备功率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统一的模型包含下述参数:
额定功率、实时功率、功率可调上下限、功率最大变化率、期望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微电网的多类型设备功率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实时获取所述统一的模型的各项参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额定功率、实时功率、功率可调上下限、功率最大变化率、期望功率;
获取额定功率的方法包括通过设备厂商说明书获得;
获得实时功率的方法包括通过规约读取;
获取功率可调上下限的方法包括:
若设备为发电设备,则功率可调上下限为根据当前风光资源计算的当前设备可以达到的最大或最小输出功率,若设备为储能设备,则功率可调上下限为当前储能设备允许充放电的最大功率;
所述功率最大变化率为该设备在当前工况下,在单位时间内,实时功率的最大变化速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微电网的多类型设备功率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期望功率的获取方法包括:
计算总功率目标值和BMS系统削峰填谷计划功率的功率差值,如果功率差值在风、光设备的总可调上下限范围内,则同时满足储能设备的削峰填谷需求和总功率目标;
此时储能设备的的期望功率为削峰填谷计划功率,风、光设备的期望功率为剩余功率按照风、光可调上下限进行均衡分配;
如果功率差值超出风、光设备上下限,则充分发挥风光设备的发电能力,优先满足总功率目标,其次尽量满足储能设备的削峰填谷需求;此时风、光设备期望功率为可调上下限,储能设备的期望功率为剩余功率按照储能设备的可调上下限进行均衡分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微电网的多类型设备功率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实时更新系统的总功率目标值的方法包括:
接收到调度AGC指令,或FPC系统接收到并网点频率变化,或BMS系统根据储能管理计划修改系统的储能充放电目标值时,系统的总功率目标值发生改变,重新计算新的系统的总功率目标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微电网的多类型设备功率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调用所有设备的输出功率调节至新的全站总目标功率值的方法包括:
对总功率目标值和并网点检测到的计算待分配的功率差值,进行风光储设备的功率分配;
由当前功率向期望功率调节,调节过程中保持全站总功率不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微电网的多类型设备功率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总功率目标值和并网点检测到的计算待分配的功率差值,进行风光储设备的功率分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获取未分配的功率差值;
步骤B:判断是否存在未分配的功率差值,若是则跳转步骤C;否则跳转步骤E;
步骤C:对所有未分配的功率差值进行分配,分配对象为对所有分配功率未达到功率上下限的设备,分配权重为设备的最大功率变化率;
步骤D:判断是否所有设备功率分配是否已经达到上下限,若是则跳转步骤E,否则跳转步骤A;
步骤E:按分配值下发功率,控制设备输出功率;
步骤F:判断全站实际功率是否达到总功率目标值,是则保持当前功率,否则跳转步骤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国电南自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国电南自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4232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体育场馆运营质量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