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建筑垃圾集料的路面修复混凝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41659.0 | 申请日: | 2022-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167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贾波;白焕娥;姚光明;周双波;张景航;葛慧;李奔腾;张耕;聂方娟;段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市政道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6 | 分类号: | C04B28/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曹盼 |
地址: | 710016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建筑 垃圾 集料 路面 修复 混凝土 | ||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含有建筑垃圾集料的路面修复混凝土。本申请的含有建筑垃圾集料的路面修复混凝土,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纳米金属碳酸盐0.6~1份,铝酸盐水泥90~110份,再生沥青9~16份,金属废渣1~3份,碎石300~400份,磨细砖渣80~100份,水45~55份。本申请的路面修复混凝土具有抗压强度与抗弯拉强度高,坍落度优异,干缩率低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的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含有建筑垃圾集料的路面修复混凝土。
背景技术
建筑垃圾是指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网管等建设、铺设或拆除、修缮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料,一般包括碎石块、砖瓦碎块、废旧沥青、废砖渣、废金属等。
相关技术中,申请号为201410332590.8的中国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由建筑垃圾生产的基于硫铝酸盐水泥的快凝快硬型流动性回填材料,包括建筑垃圾细料、快硬硫铝酸盐水泥、外加剂、掺合料与水,掺合料为矿渣粉、粉煤灰、磷渣粉、硅灰或粘性土之一;(1)大于4.75mm的颗粒含量小于10%;(2)有机物含量小于1%;(3)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大于8%;(4)建筑垃圾细料不含有重金属。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直接将快硬硫铝酸盐水泥与建筑垃圾混合后进行破损路面回填时,由于硫铝酸盐水泥凝固后会发生倒缩,因此会导致回填后,破损路面回填处质量不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硫铝酸盐水泥凝固后发生倒缩,影响破损路面回填处回填质量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含有建筑垃圾集料的路面修复混凝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含有建筑垃圾集料的路面修复混凝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含有建筑垃圾集料的路面修复混凝土,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纳米金属碳酸盐0.6~1份,铝酸盐水泥90~110份,再生沥青9~16份,金属废渣1~3份,碎石300~400份,磨细砖渣80~100份,水45~55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粒径越小的纳米金属碳酸盐,拥有越大的比表面积,因此粒径较小的纳米金属碳酸盐与再生沥青混合均匀后,再生沥青中的化学组分会在纳米金属碳酸盐表面重新分布,并形成一层扩散溶剂膜,纳米金属碳酸盐颗粒之间是由扩散溶剂膜所联结,这样形成的再生沥青具有更大的扩散溶剂膜接触面积和更大的粘度,因而可以获得更大的粘聚力。所以,在再生沥青中掺入纳米金属碳酸盐,有利于提高再生沥青的粘聚力与强度。
铝酸盐水泥的水化产物随着温度的升高会逐渐依次生成CAH10、CAH8、CAH6,且该反应为不可逆反应;其中,CAH10和CAH8属于六方晶型,但CAH6属于立方晶型,六方晶型比立方晶型具有更好的粘结力,因为铝酸盐水泥后期会发生倒缩,且这种倒缩不可复原;而添加纳米金属碳酸盐后,一方面来说,纳米金属碳酸盐会与铝酸盐水泥中的铝酸盐反应生成水化碳铝酸盐,水化碳铝酸盐属于六方晶型,粘结力较强,因而可以有效避免部分铝酸盐水泥后期发生倒缩;另一方面来说,非活性的纳米金属碳酸盐会填充到部分铝酸盐水泥水化产物间的孔隙中,减小部分铝酸盐水泥倒缩对铝酸盐水泥整体性能的影响。因此,添加纳米金属碳酸盐后,不仅可以缓解铝酸盐水泥的倒缩,铝酸盐水泥与再生沥青还能够被纳米金属碳酸盐连接为整体。
金属废渣的加入作用,是由于金属的热胀冷缩系数较大,在温度升高时,金属废渣膨胀,弥补部分铝酸盐水泥产生的倒缩空隙,增强路面修复混凝土的整体稳定性;碎石为本申请中的粗集料,磨细砖渣为细集料,采用上述原料制得的路面修复混凝土具有抗压强度与抗弯拉强度高,坍落度优异,干缩率低的优点,采用此路面修复混凝土进行回填的破损路面稳定性较高。
可选的,所述纳米碳酸盐为纳米碳酸钙与纳米碳酸镁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市政道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市政道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416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