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盘式起根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38079.6 | 申请日: | 2022-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865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陈声佩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福建省机械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D46/00 | 分类号: | A01D46/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展晖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1 | 代理人: | 林天凯 |
地址: | 350005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盘式起根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盘式起根装置,所述的双盘式起根装置包括有两个倾斜相对的起根盘,两起根盘通过转轴支撑在转轴支架上,所述的起根盘的内外表面具有空间曲面,且起根盘的旋转轴与水平面及前进方向均有倾斜夹角,两个起根盘在回转轴后下方接触或有间隙。本发明利用前进时土壤对起根盘的作用力旋转,不需另设驱动装置,结构简单,工作阻力小。因此每套起根装置可分别设置于各行收获机构上,由各行独立通过地形随动完成各行的根部切割,更适应菜畦高度变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蔬菜收获装置,特别是茎叶类蔬菜有序带根收获的双盘式起根装置。
背景技术
茎叶类蔬菜有序收获是将种植于土壤上的蔬菜由切割装置切下后再有序输送并收集,因此切割装置是有序收获的重要一环。现有的切割装置主要有带锯式割刀和往复式割刀,其工作时割刀横跨畦宽将茎杆切断与土壤分离,以便后续夹持输送。但我国茎叶类菜品种多,部分蔬菜的茎叶与根系很接近,切割高度稍高就会将茎叶切散而不利于有序输送及收集,还易造成腐烂加快。再由于蔬菜生长期较长,在植保、培土、除草及蔬菜生长随机性等因素作用下,蔬菜根部高度存在差异,因此适合切割高度局限于较小范围,致使适应此切割方式的蔬菜品种受限。因此,从根部切割从而将茎叶类菜从土壤中起出的带根收获可以避免切割高度不易确定的难题,还可以提高收获后蔬菜的存贮时间,但现有割刀要完成带根收获需在整个畦宽进行土下切割作业,将造成割刀磨损加剧,因此不适宜较硬或含砂石量较高的土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每行可单独完成切割蔬菜根系并从土壤中起出蔬菜的双盘式起根装置。
一种双盘式起根装置,双盘式起根装置包括有两个倾斜相对的起根盘,两起根盘通过转轴支撑在转轴支架上,所述的起根盘的内外表面具有空间曲面,且起根盘的旋转轴与水平面及前进方向均有倾斜夹角,两个起根盘在回转轴后下方接触或有间隙。
双盘式起根装置工作时,将双盘式起根装置固定于收获机上,转轴支架在收获机的推动下前进,起根盘依靠土壤对盘面的摩擦产生转动,并在前进过程中由起根盘的盘沿将位于中部种植蔬菜的土块与外侧土块切割,同时将蔬菜较长的主根以及侧面的根系切断;由于两个起根盘之间有一定夹角,使得中部土壤在前进过程中被挤压碎裂,使根系与土壤的联接松动,由于两盘面最接近部位位于回转轴后下方,因此两盘面后下方部位所形成的倾角对土壤还具有抬升作用,驱使切断根系的蔬菜用上移动,此时配合收获机的夹持输送装置夹持蔬菜并完成向上提升动作使蔬菜完全脱离土壤,从而完成起根作业。
所述的起根盘的内表面、外表面呈锥面或球面。
所述的起根盘为缕空结构。
采用缕空结构的起根盘,则在使用过程中部分碎裂土壤可从盘面镂空部位流出,从而进一步减小根系与土壤的联接,同时也降低土壤因流道面减小而造成的拥堵。
所述的两个起根盘在回转轴后下方的间隙0~3mm。
综上所述的,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如下优点:
(1).双盘式起根装置是切断土下根系和挤压碎裂土壤减小根系与土壤的联接,从而完成对茎叶无损伤的起根作业,因此无需考虑茎叶距根部位置的高低,所以可适用于大多数茎叶类菜,此外保留部分根系也有利于延长保存期。
(2).双盘式起根装置利用前进时土壤对起根盘的作用力旋转,不需另设驱动装置,结构简单,工作阻力小。因此每套起根装置可分别设置于各行收获机构上,由各行独立通过地形随动完成各行的根部切割,更适应菜畦高度变化。
(3).双盘式起根装置的后段抬升与夹持输送配合作业,有利于蔬菜保持直立状态完成起根作业,提高茎叶类菜收获的有序性。
(4).起根盘只有部分在土壤中作业,且起根盘转动是由土壤推动产生,起根盘与土壤的相对速度低,因此磨损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双盘式起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福建省机械科学研究院),未经福建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福建省机械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380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