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灰木莲的容器培育壮苗基质及其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210236107.0 申请日: 2022-03-11
公开(公告)号: CN114586641A 公开(公告)日: 2022-06-07
发明(设计)人: 姜清彬;方碧江;陈清根;王涛;廖银珍;李素欣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福建省华安金山国有林场
主分类号: A01G24/28 分类号: A01G24/28;A01G24/15;A01G24/25;A01G24/50;A01G24/12;A01G24/23;A01G9/029
代理公司: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8 代理人: 曹广生
地址: 510000 广东省***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木莲 容器 培育 壮苗 基质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属于植物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灰木莲的容器培育壮苗基质及其应用。该容器培育壮苗基质包括:泥炭土、珍珠岩和椰康;所述泥炭土、珍珠岩和椰康的重量比为55‑65:10‑20:20‑30。该基质用于培育灰木莲苗可以极大的提高灰木莲苗的成活率,最高至87.22%,并且显著促进灰木莲苗的苗高和根系生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灰木莲的容器培育壮苗基质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灰木莲(Manglietia conifera)为木兰科(Magnoliaceae)木莲属(Magnolia),高大乔木,其树形整齐美观,花朵净白味香,可作为观赏树和行道树栽培;因其树干通直圆满,木材材质轻重适中,宜做高级家具和胶合板。灰木莲喜温、湿、肥,适宜生在北热带与南亚热带地区,原产于越南及印度尼西亚,因生长速度快,树形良好,20世纪60年代起在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地引种栽培,灰木莲在华南地区生长表现较好。灰木莲作为速生树种具有良好的生态与经济效益,近年来在我国华南地区进行了广泛的推广和种植,在浙江、湖南、安徽等亚热带地区也有引种试验。灰木莲种子宜随采随播,在育苗生产过程中,华南地区灰木莲的育苗方式以传统的露地式种植育苗为主,幼苗早期易出现枯黄、滞育,生长缓慢的现象,降低植株育苗质量,延长种植期,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大大降低灰木莲生产的经济效益,错过栽培季节的灰木莲幼苗因生长期过长,易导致种植成活率低,造林效果不理想。容器育苗具有运输方便,种植前处理便捷,造林成活率高,适用范围广,经济成本低等多种优势,成为林业苗木生产应用的主要方式。但容器育苗成活率及生长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生长环境、基质种类、基质容器、移栽方式等,尤其是基质种类,基质类型在林木育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邓煜和刘志峰使用6种不同的基质配比,培育香椿、日本落叶松、侧柏、油松4种育苗树种,证明了不同树种适应不同的育苗基质,由此可知,不同树种有不同的轻基质适宜类型。

目前没有检索到记载关于灰木莲容器培育壮苗的基质的相关文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灰木莲的容器壮苗基质,该基质可以极大的提高灰木莲苗的成活率,并且促进灰木莲苗高和根系生长。

所述容器培育壮苗基质包括:泥炭土、珍珠岩和椰康;所述泥炭土、珍珠岩和椰康的重量比为55-65:10-20:20-30。

优选地,所述泥炭土、珍珠岩和椰康的重量比为60:15:25。

具体地,容器育苗或壮苗因具有成活率高,无时效限制,重量较轻运输方便等优点,在农林业领域中广泛运用。本发明通过研究不同基质类型和是否断根对灰木莲容器苗成活率、苗高、地径及根系指标的影响,得到适合灰木莲容器育苗或壮苗的基质。

具体地,目前,最适宜灰木莲幼苗生长的轻基质配方尚不清楚,国内报道的仅有蔡道雄等人以松皮粉、黄心土、森林表土、火烧土、泥炭5种基质设置6种配比进行灰木莲容器苗培育实验,结果认为生产上在黄心土中添加25%-50%的松皮粉作为基质进行灰木莲容器育苗更有利于植物生长。但是黄心土容重较大,目前容器苗大多采用透气性好、重量较轻、持水率高的泥炭土作为基质进行植株培育。

具体地,现有文献研究,在以含有60%泥炭土轻基质作为基质栽植闽楠(Phoebe bournei)、赤皮青冈(Cyclobalanopsis gilva)时发现,植株的苗高、地径等指标均优于其他基质培养。这是因为轻基质培养基中添加了部分的耶糠和珍珠岩,不仅可以增加培养基的持水率,更增加了其透气性,灰木莲、闽楠、赤皮青冈等热带和南亚热带树种在生长过程中,既需充足的水分供给植物生长,根系的生长环境也需要较高的透气性,避免出现烂根等情况。

本发明目的在于还提供一种包含前任一所述的容器培育壮苗基质的培育容器,所述培育容器由可降解且透气的材料制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福建省华安金山国有林场,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福建省华安金山国有林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361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