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冷磁流变液扭振减振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36026.0 | 申请日: | 2022-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73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胡红生;肖自达;欧阳青;田傲;王志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F9/42 | 分类号: | F16F9/42;F16F9/53 |
代理公司: | 嘉兴海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1 | 代理人: | 王曦 |
地址: | 314001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冷磁 流变 液扭振 减振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液冷磁流变液扭振减振器,呈圆柱形,包括左端盖、导液盘、密封盘、外置质量环、导磁环、内置壳体、导热环、线圈、封盖、导液管和右端盖;左端盖、导液盘与外置质量环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封盖、右端盖与外置质量环的另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本发明结构简单,通过冷却液通道和阻尼通道,达到减振目的同时实现冷却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扭振减振器散热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可以液冷的磁流变液扭振减振器。
背景技术
随着发动机曲轴系扭振减振器的广泛使用,避免了扭振对曲轴的破坏现象的发生,同时也显著的降低了曲轴运转过程中的冲击和噪声,提高了发动机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目前已被商业化的扭振减振器主要是橡胶减振器和硅油减振器两类,但因这两类减振器同属于定阻尼扭振减振器,只能针对某一特定的共振频率会表现出良好的减振效果,由此,大部分学者将目光转向了磁流变扭振减振器。
磁流变液作为一种智能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阻尼器件中,在轴系扭转振动减振器的设计中,因其变刚度、变阻尼的特性,可以做到在不同共振频率下,通过调整激励电流的大小,改变磁流变液的黏度,使磁流变液达到最佳阻尼减振的效果。由此可以实现在各共振频率下都能有良好的减振效果。
因扭振减振器内部质量环与外壳较大的转速差,随之而来的高粘度流体黏性耗散发热日益显著,目前对硅油减振器外端面上设置散热片已有研究并投入到使用中,但是针对磁流变扭振减振器的散热结构的设计较少,因磁流变扭振减振器内部存在双热源,既线圈的电阻热以及高粘度流体的黏性耗散,使得普通的硅油减振器散热片不能满足磁流变扭振器的散热需求,且磁流变液受温度影响较大,如未能阻止磁流变液扭振减振器温度上升,超过其工作温度的上限时,减震效果将显著下降,同时,因为温度的影响,磁流变液的黏度会发生变化,阻尼比也会发生变化,而进一步影响磁流变液扭振减振器的性能。因此研制出一种可以同时对磁流变扭振减振器双热源进行散热的结构十分需要。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液冷磁流变液扭振减振器,通过冷却液通道和阻尼通道,达到减振目的同时实现冷却效果。
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冷磁流变液扭振减振器,呈圆柱形,包括左端盖、导液盘、密封盘、外置质量环、导磁环、内置壳体、导热环、线圈、封盖、导液管和右端盖;左端盖、导液盘与外置质量环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封盖、右端盖与外置质量环的另一侧通过螺栓固定;
左端盖的一侧通过轴承固定有水管接头,另一侧上开有冷却液通道一;左端盖上还设有磁流变液导液口;左端盖通过螺栓与导液盘、外置质量环进行联接。
导液盘上开有第一冷却液通孔和导液孔;第一冷却液通孔与左端盖上的冷却液通道一相通;导液孔与左端盖上的磁流变液导液口相通。
内置壳体的一侧开口,另一侧设有外伸轴,外伸轴连接外部曲轴;内置壳体的开口处,与密封盘进行固定,密封盘呈圆盘状,使得内置壳体中空处密封;密封盘与导液盘之间有空隙,为第四阻尼通道;内置壳体的外侧设有导磁环;导磁环有三个依次排列,相互之间存在空隙,为第一阻尼通道。
外置质量环上开有第二冷却液通孔;第二冷却液通孔与导液盘上的第一冷却液通孔相通。
右端盖,一侧开有冷却液通道二,另一侧设有轴承定位,轴承定位与密封轴承二配合;右端盖上还设有导线孔;右端盖与封盖的一侧相固定;封盖的另一侧与导热环相固定,封盖的另一侧与内置壳体之间有空隙,为第三阻尼通道;
封盖上设有第三冷却液通孔和线孔;第三冷却液通孔与冷却液通道二、第二冷却液通孔相通;导热环和外置质量环之间有空隙,为冷却液通道三。
导热环上设有环形凹槽,凹槽内捆绑线圈;线圈穿过封盖上的线孔从右端盖上的导线孔上引出;导热环与导磁环之间存在空隙,为第二阻尼通道;
所述的第一阻尼通道、第二阻尼通道、第三阻尼通道和第四阻尼通道相通,充满磁流变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学院,未经嘉兴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360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