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锰合金挤压成型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35983.1 | 申请日: | 2022-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452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王连登;刘小华;陈兰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顶誉铸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F1/04 | 分类号: | C22F1/04;C22F1/043;C22F1/047;C22F1/05;C22F1/053;C22F1/057;C22C21/00;C22C21/02;C22C21/08;C22C21/10;C22C2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佳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47 | 代理人: | 赵浩淼 |
地址: | 353000 福建省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金 挤压 成型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包括重量份比的铝95‑98份、锶0.04‑0.05份、铜0.05‑2份、铁1份、硅0.1‑7.5份、锌0.2‑3份、镁0.1‑2.9份,还包括包含铝、硅和一种或多种铁或锰的a相金属间化合物颗粒和包含铝和一种的b相金属间化合物颗粒或更多的铁或锰,混合搅拌加热至500℃~650℃的均质化温度,形成均质化成铝锰合金制品。本发明的优点:能够减少磨损和撕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锰合金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铝锰合金挤压成型工艺。
背景技术
成型性是铝锰合金产品的重要力学性能。在某些情况下,减小铝锰合金微观结构内的成分粒度旨在提高可成形性。在回收的的铝锰合金产品中,增加回收铝锰合金产品的回收源含量可能会降低铝锰合金产品的成型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提高成型性的铝锰合金挤压成型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铝锰合金挤压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包括重量份比的铝95-98份、锶0.04-0.05份、铜0.05-2份、铁1份、硅0.1-7.5份、锌0.2-3份、镁0.1-2.9份,还包括包含铝、硅和一种或多种铁或锰的a相金属间化合物颗粒和包含铝和一种的b相金属间化合物颗粒或更多的铁或锰,混合搅拌加热至500℃~650℃的均质化温度,形成均质化成铝锰合金制品;
S2、将铸造的铝锰合金产品在均质化温度下浸泡0.1小时至36小时的时间,其中铝锰合金产品的多个粒子的粒子密度为5至30000个/pm2,且铝锰合金产品的多个粒子的粒子间距为1pm至25pm。
进一步地,所述持续时间为0.5至10小时。
进一步地,所述均质化温度为570℃至620℃。
进一步地,所述均质化温度在铝锰合金的固相线温度的25℃以内。
进一步地,浸泡期间,所述b相金属间化合物颗粒的尺寸与所述浸泡之前的所述b相金属间化合物颗粒的尺寸相比减小。
进一步地,在所述均热期间,所述铸造铝锰合金产品中的所述b相金属间化合物颗粒的数量密度与之前的所述铸造铝锰合金产品中的所述b相金属间化合物颗粒的数量密度相比降低。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铝锰合金产品和制造铝锰合金产品的方法,其中铝锰合金产品已经被加工成具有有利的金属间化合物颗粒分布、颗粒密度和/或颗粒之间的间距(inter-particle spacing),这对于铝制产品的制造过程或在铝锰合金产品的成型过程中如拉拔、压铸过程中最小化能够减少磨损和撕裂。此外,将颗粒密度和颗粒间距控制到有利值的能力可以增加回收源的含量,从而有利于铝锰合金产品生产的环境和经济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铝锰合金挤压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包括重量份比的铝95-98份、锶0.04-0.05份、铜0.05-2份、铁1份、硅0.1-7.5份、锌0.2-3份、镁0.1-2.9份,还包括包含铝、硅和一种或多种铁或锰的a相金属间化合物颗粒和包含铝和一种的b相金属间化合物颗粒或更多的铁或锰,混合搅拌加热至500℃~650℃的均质化温度,持续时间为0.5至10小时,形成均质化成铝锰合金制品;
S2、将铸造的铝锰合金产品在均质化温度下浸泡0.1小时至36小时的时间,其中铝锰合金产品的多个粒子的粒子密度为5至30000个/pm2,且铝锰合金产品的多个粒子的粒子间距为1pm至25pm。
实施例二
一种铝锰合金挤压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顶誉铸造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顶誉铸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359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