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交通用高耐候连接器结构及其生产工艺、L型刚性户外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35552.5 | 申请日: | 2022-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981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景兵;陈猛猛;齐朋帅;张利军;吴锴;刘彬;王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特变电工昭和(山东)电缆附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33 | 分类号: | H01R13/533;H01R13/504;H01R13/405;H01R13/40;H01R13/02;H01R4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王策 |
地址: | 26603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通用 高耐候 连接器 结构 及其 生产工艺 刚性 户外 终端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用高耐候连接器结构及其生产工艺、L型刚性户外终端。本发明所述轨道交通用L型刚性户外终端的伞裙为椭圆结构,相对于传统圆形结构,椭圆型结构的风阻系数小,避免了产品长期处于巨大压力作用下产生破坏,保证产品长期稳定运行;产品具稳定性高,耐候性强,有效将受电弓与户内终端的连接起来。本发明所述L型中心导体与L型绝缘套管为一体成型结构,一方面有效避免耐候层使用的橡胶材料、绝缘套管使用的绝缘材料、中心导体金属材料之间的剥离问题,从而保证产品长期稳定的运行;其次,也减少加工步骤,减少工作量,降低加工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用高耐候连接器结构及其生产工艺、L型刚性户外终端,属于高压电缆接头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运输行业的不断完善,中国轨道交通业迎来了建设发展的黄金时期。目前我国轨道交通用27.5kV电力终端主要依靠进口,价格昂贵、交货期长,且无法完全满足铁路使用要求。随着轨道交通技术的提升,轨道交通业对27.5kV电力终端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国外进口产品已远远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因此国家迫切需要开发性能优越的27.5kV电力终端。
现有技术中使用的连接器结构为中心导体、硅橡胶套管、接触头和应力锥。目前连接受电弓和户内终端的27.5kV硅橡胶户外终端,由于橡胶伞裙所使用的橡胶材料、绝缘套管所使用的绝缘材料、中心导体金属材料粘结性控制困难,实际产品容易发生剥离、缝隙、气孔等异常,影响电气性能,使用过程中产生局部放电,最终导致产品发生击穿问题。包括后期受到风力、雨雪等环境的影响,运行一段时间后,户外终端伞裙出现开裂破损的情况,产品的稳定性能差,严重制约我国铁路运输的发展。特别的,连接受电弓和户内终端(水平与竖直连接)需要两个传统连接器进行配合,更是增加了连接器的故障率。因此27.5kV L型刚性户外终端的开发对于我国铁路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例如申请公布号CN 110224367 A公布的一种动车组用高压电缆终端;该终端中心导体与绝缘套管套接设置;虽然具备结构简单、可插拔、阻燃性好、安装维修方便等优点,但存在着上述容易发生剥离、缝隙、气孔等异常等不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用高耐候连接器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高耐候连接器结构的生产工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高耐候连接器结构的L型刚性户外终端。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轨道交通用高耐候连接器结构,包括L型中心导体和L型绝缘套管;L型绝缘套管的竖直部分设置有伞裙,所述伞裙表面设置有耐候层;所述伞裙的横截面为椭圆型;所述L型中心导体、L型绝缘套管和耐候层三部分为注塑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伞裙横截面短轴的直径范围为100~110mm,长轴的直径范围为130~140mm。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伞裙横截面的短轴和长轴的长度比例为100:130。
上述高耐候连接器结构的生产工艺:
将绝缘套管的注型模具进行清理、预热,预热温度为90℃,预热时间为8h;将L型中心导体放置到注型模具中,向注型模具中注入绝缘套管材料,注型压力为500Pa;将成型后的L型绝缘套管在恒温条件下进行第一次硫化,第一次硫化完成后,将L型绝缘套管从模具中取出进行第二次硫化;
L型绝缘套管生产完成后,将其放置到伞裙模具中进行耐候层注型,注型完成后在恒温条件下进行一次硫化,一次硫化的硫化温度为115℃,硫化时间为16h;一次硫化后进行二次硫化,二次硫化的硫化温度为145℃,硫化时间为24h,通过两次硫化耐候层附着到伞裙表面;最终,L型中心导体、L型绝缘套管和耐候层结合为一体,得到注塑一体成型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特变电工昭和(山东)电缆附件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特变电工昭和(山东)电缆附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355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震振双控功能的颗粒阻尼楼板
- 下一篇:一种抗炎修复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