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密性测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33585.6 | 申请日: | 2022-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938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谭方勇;刘震;胡焕昭;轩言龙;陈立鹏;刘忠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6 | 分类号: | G01M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陈宏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密性 测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密性测试装置,属于气密性测试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气密性测试装置,包括载具、第一密封机构、调压机构和检测机构,在进行气密性测试时,将电子产品外壳放置于载具的容纳槽内,第二密封圈能抵接于屏幕安装台,第一密封圈能抵接于密封压板的底面,使得载具、电子产品外壳与密封压板之间能形成第一密封腔和第二密封腔,并使安装有听筒的第一安装孔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密封腔和第二密封腔,再利用调压机构增大或减小第一密封腔内的气压,利用检测机构检测第二密封腔内的气压变化,以判断安装于第一安装孔内的听筒的气密性是否满足要求,本发明的气密性测试装置受电子产品外壳外形影响较小,能改善气密性测试密封效果,通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密性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密性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在手机组装过程中,将听筒组装至手机壳后,需要对听筒气密性进行测试,常用的方法为直接测试法,即直接采用密封件罩设于听筒外侧,在密封件内部形成密封空间,向密封空间内吹气,以增大密封空间内的气压,通过检测密封空间的气压变化来判断筒体是否漏气。
随着手机屏幕的增大,听筒也被集成至手机后壳,由于手机后壳与屏幕接缝面特征不规则且宽度较小,采用常规的直接测试法对听筒气密性进行测试,存在以下问题:
1)密封效果不佳,影响气密性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2)手机后壳四个角均设有天线,直接测试法需要借助手机后壳的结构特征,由于天线的存在,且每个电子产品外壳都存在大小不一的差异,导致密封效果极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密性测试装置,能改善气密性测试密封效果,且通用性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密性测试装置,用于对设于电子产品外壳上的听筒进行气密性测试,所述电子产品外壳设有安装槽、围设于所述安装槽四周的屏幕安装台及与所述安装槽相连通的第一安装孔,所述听筒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并能将所述第一安装孔封闭,所述气密性测试装置包括:
载具,所述载具的顶面设有容纳槽和第一密封圈,所述容纳槽用于放置所述电子产品外壳,所述第一密封圈环绕所述容纳槽的周向设置;
第一密封机构,包括密封压板和第二密封圈,所述密封压板被配置为能够扣装在所述载具上,以使所述气密性测试装置处于所述第二密封圈抵接于所述屏幕安装台、所述第一密封圈抵接于所述密封压板的底面的密封状态;
所述气密性测试装置被配置为处于所述密封状态时,所述载具、所述电子产品外壳与所述密封压板之间形成第一密封腔和第二密封腔,所述第一密封腔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第二密封圈之间,所述第二密封腔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内侧,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密封腔连通,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密封腔连通;
调压机构,用于增大或减小所述第一密封腔内的气压;
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密封腔内的气压。
作为气密性测试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电子产品外壳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安装槽相连通的第二安装孔,所述气密性测试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安装孔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二密封机构;
所述第二密封机构包括封堵件和封堵驱动件,所述封堵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封堵件移动以靠近或远离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孔,以封堵或解除封堵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孔。
作为气密性测试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封堵件包括:
封堵部,所述封堵部能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孔对接,以将所述第二安装孔封堵;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封堵部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封堵驱动件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335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抽油机集成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铝合金型材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