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配网工程现场人员安全行为检测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31500.0 | 申请日: | 2022-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432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李佳;段祥骏;李运硕;冯德志;许媛媛;张琳;段青;沙广林;史雪锋;高健;马春艳;赵彩虹;张姚;吴云召;王昊晴;刘宁;穆易;蔺海丽;王素敏;李鹏华;孟海磊;董啸;任敬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V40/10 | 分类号: | G06V40/10;G06V40/20;G06V10/774;G06V10/764;G06K9/62;G06N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程 现场 人员 安全 行为 检测 方法 系统 设备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网工程现场人员安全行为检测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包括:获取配网工程现场人员作业待检测图片;基于安全管控模型,采用双通道对角滑窗检测方法对所述待检测图片进行检测,得到现场人员作业安全行为类型;所述安全管控模型,是基于配网工程现场人员作业的安全管控合规的以及安全管控缺陷的历史图片训练的;本发明通过安全管控模型对图像进行检测,实现了对人体的检测跟踪,可进一步进行安全类型的判断,有效地提高了配网工程现场人员作业安全行为识别的针对性,为配网工程现场安全实时监管提供了可能。本发明基于机器视觉与深度学习对配网工程现场人员作业安全行为进行识别,可规范作业人员的行为,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领域,具体涉及配网工程现场人员安全行为检测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安全生产意识的深入强化,安全生产防控工作现已进入攻坚克难阶段。从统计数据来看,电力行业的人身伤亡事故近年来呈现出稳中有增的现象。其中,35kV及以下配电网施工作业死亡人数约占总死亡人数的20%。同时,在安全生产领域已经取得一批批实用创新的科技成果,其成果基本覆盖电力生产各个领域。因此,需要从稳定、实用出发,兼顾配网作业现场的实际安全需求和作业人员的最大负重要求,研究一种配网工程现场人员作业安全行为检测方法,为工程人员提供不同场景下的安全监测。
但目前的安全检测技术,存在着实时监管难度大,对安全管控识别的针对性差等问题。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更为高效准确的安全行为检测技术。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配网工程现场人员安全行为检测方法,包括:
获取配网工程现场人员作业待检测图片;
基于安全管控模型,采用双通道对角滑窗检测方法对所述待检测图片进行检测,得到现场人员作业安全行为类型;
所述安全管控模型,是基于配网工程现场人员作业的安全管控合规的以及安全管控缺陷的历史图片训练的。
优选的,所述基于安全管控模型,采用双通道对角滑窗检测方法对所述待检测图片进行检测,得到现场人员作业安全行为类型,包括:
各通道基于设定的初始窗口从待检测图片的一角开始向对角进行滑动检测,并判断各通道窗口是否检测到人体轮廓特征;
当各通道均判断为否,退出;当有通道判断为是,则判断为是的通道以本通道上包含人体轮廓特征的位置为起点,按设定比例扩大窗口进行滑动检测,直到得到设定最大窗口图像,并基于最大窗口图像,利用安全管控模型得到现场人员作业安全行为类型。
优选的,所述现场人员作业安全行为类型是基于配网工程现场人员作业安全行为标准定义的多级安全行为类型,包括一级安全行为类型和各一级安全行为类型下的二级安全行为类型。
优选的,所述基于最大窗口图像,利用安全管控模型得到现场人员作业安全行为类型,包括:
对最大窗口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得到最大窗口图像特征,并将所述最大窗口图像特征输入到安全管控模型中的多分类器中,得到窗口图像特征中一级安全行为类型;
通过安全管控模型中R-SSD算法,基于一级安全行为类型确定窗口图像特征的检测范围;
依据得到窗口图像特征的检测范围,利用所述多分类器对窗口图像特征进行特征匹配,得到各一级安全行为类型下的二级安全行为类型;
其中,通过特征提取得到的特征为与现场人员作业安全行为相关的特征。
优选的,多分类器的构建,包括:
以一级安全行为类型特征为顶层目标函数,以各一级安全行为类型下的二级安全行为类型特征为底层目标函数,建立双层目标函数;
以类间的特征间隔最优为约束,建立约束函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315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