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金属3D打印的舱内自动补丝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28271.7 | 申请日: | 2022-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333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胡津;李登万;孙勇;胡小青;王春焱;李建锋;冯欣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22F12/50 | 分类号: | B22F12/50;B22F12/90;B33Y30/00;B33Y50/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王志 |
地址: | 618099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金属 打印 自动 系统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金属3D打印的舱内自动补丝系统,包括工作舱、气密舱和补丝装置,工作舱上开设有补丝口,气密舱与工作舱连接,气密舱包括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互相垂直,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的垂直相交区域正对补丝口,第一容纳腔远离补丝口的一面设置有气密门,补丝装置设有两组且均位于气密舱内,补丝装置包括可与补丝口配合的补丝板,补丝板上设置有绕丝盘,补丝板可从第一容纳腔内移动至补丝口处,补丝板还可移动至第二容纳腔内,本申请具有提高了绕丝盘的更换效率较低、且可保证气密性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3D打印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金属3D打印的舱内自动补丝系统。
背景技术
金属3D打印技术,又称金属增材制造技术,是指在惰性气氛或真空环境中,利用热源将金属材料融化,并按照预设设定的路径层层堆积进而形成金属零部件的技术。根据不同3D打印工艺需求,某些工艺中需要维持工作舱内的惰性气体环境,而某些工作舱内需要维持真空环境。在金属3D打印技术领域内,原料大都以粉材或丝材方式进行供给,当使用丝材作为原料时,需要将金属丝材提前缠绕在绕丝盘上,在面临加工大型零件时,需要的丝材量较大,所需原料较多,需要不断更换新的绕丝盘进行补丝。
目前金属3D打印技术对于大型零部件而言,现有的补丝装置在更换新的绕丝盘时耗时极大,导致效率低下,并且在更换绕丝盘的过程中由于需要改变工作舱内的气氛状态和/或温度和/或压力等环境状态,气密性难以控制,容易出现换丝前后零部件的衔接处的质量缺陷。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金属3D打印的舱内自动补丝系统,旨在解决现有补丝装置更换绕丝盘时效率较低,且气密性难以控制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金属3D打印的舱内自动补丝系统,包括工作舱、气密舱和补丝装置,工作舱上开设有补丝口,气密舱与工作舱连接,气密舱包括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互相垂直,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的垂直相交区域正对补丝口,第一容纳腔远离补丝口的一面设置有气密门,补丝装置设有两组且均位于气密舱内,补丝装置包括可与补丝口配合的补丝板,补丝板上设置有绕丝盘,补丝板可从第一容纳腔内移动至补丝口处,补丝板还可移动至第二容纳腔内。
可选地,第一容纳腔内底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导轨,导轨末端靠近补丝口,补丝板底部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用于带动补丝板沿着导轨移动,第二容纳腔内底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将导轨分成两段,第一滑槽内设置有第一滑移机构,第一滑移机构用于将补丝板移动至第二容纳腔内。
可选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补丝板上的安装架,安装架靠近补丝板底部,安装架内活动设置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连接有位于安装架上的第一电机,导轨为齿条,驱动齿轮与齿条啮合连接。
可选地,第一滑移机构包括与第一滑槽配合的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上设置有第二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用于带动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内滑移,第一滑块顶部设置有衔接轨,衔接轨可拼合在两段导轨之间,衔接轨为齿条。
可选地,第一容纳腔内顶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可滑动地设置有两组旋转升降机构,旋转升降机构底部分别连接对应的补丝板,旋转升降机构用于带动补丝板旋转或升降,第二容纳腔内顶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三滑槽,第三滑槽将第二滑槽分隔成两段,第三滑槽内内设置有第二滑移机构,第二滑移机构用于将旋转升降机构移动至第二容纳腔内。
可选地,旋转升降机构包括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二滑槽内的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底部设置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底部连接对应补丝板,第二滑移机构包括与第二滑槽配合的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上设置有第三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用于带动第二滑块在第二滑槽内滑移,第二滑块上开设有衔接滑槽,衔接滑槽可拼合在两段第二滑槽之间,旋转升降机构可滑进衔接滑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282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