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路热管蒸发器及其热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23321.2 | 申请日: | 2020-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930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郭春生;逯晓康;薛丽红;杨沛东;李蒸;马军;韩卓晟;刘百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F28D15/04;F28D15/06;H02S20/30;H05K7/20 |
代理公司: |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6 | 代理人: | 李红岩 |
地址: | 2642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路 热管 蒸发器 及其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路热管蒸发器,所述蒸发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四个腔室,分别是汽体缓冲室、毛细芯室、副毛细芯室和储液室;毛细芯室设置的毛细芯为镍基毛细芯,可从大功率器件处吸收热量传递给工质,工质发生相变带走热量;毛细芯的一侧打多个孔(优作为引流槽道并可增大径向毛细力;毛细芯上表面刻有槽道,便于液氨汽化成饱和汽体后逸散。副毛细芯室由副毛细芯包裹在储液室四周构成;副毛细芯与主毛细芯一侧的孔相配合,使回流液体工质可直接进入毛细芯前端进行蒸发;储液室可以保证毛细芯一直被液体工质所浸润,启动前无需进行任何预处理,可直接对蒸发器施加热载荷来启动热管,保证对蒸发器毛细芯的液体储备与供给;汽体缓冲室提高了汽体从毛细芯中逸出的速率,并且可以平衡汽体扩散的速率,降低汽体扩散的阻力,使汽体平稳扩散。本发明创新性地将蒸发器进行改进,以满足不同的换热需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路热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路热管的蒸发器,属于F28D15的热管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储备量不断减少、日益紧缺,造成价格的不断上涨,同时常规化石燃料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愈加严重,这些都大大限制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因而寻求新的能源,特别是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已成为现在人们研究的热点。
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而且资源量巨大,地球表面每年收的太阳辐射能总量为1×1018kW·h,为世界年耗总能量的一万多倍。世界各国都已经把太阳能的利用作为新能源开发的重要一项,我国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也早已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新能源,其中太阳能的利用尤其占据着突出地位。然而由于太阳辐射到达地球上的能量密度小(每平方米约一千瓦),而且又是不连续的,这给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带来一定困难。因此,为了广泛利用太阳能,不仅要解决技术上的问题,而且在经济上必须能同常规能源相竞争。
热管技术是1963年美国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的乔治格罗佛(George Grover)发明的一种称为“热管”的传热元件,它充分利用了热传导原理与相变介质的快速热传递性质,透过热管将发热物体的热量迅速传递到热源外,其导热能力超过任何已知金属的导热能力。
热管技术以前被广泛应用在各个行业,自从被引入散热器制造行业,使得人们改变了传统散热器的设计思路,摆脱了单纯依靠高风量电机来获得更好散热效果的单一散热模式,采用热管技术使得散热器获得满意的换热效果,开辟了散热行业新天地。目前热管广泛的应用于各种换热设备。
环路热管是指一种回路闭合环型热管。一般由蒸发器、冷凝器、储液器以及蒸气和液体管线构成。其工作原理为:对蒸发器施加热载荷,工质在蒸发器毛细芯外表面蒸发,产生的蒸气从蒸气槽道流出进入蒸气管线,继而进入冷凝器冷凝成液体并过冷,回流液体经液体管线进入液体干道对蒸发器毛细芯进行补给,如此循环,而工质的循环由蒸发器毛细芯所产生的毛细压力驱动,无需外加动力。由于冷凝段和蒸发段分开,环路式热管广泛应用于能量的综合应用以及余热的回收。
目前的环路热管,蒸发器存在换热效率过低的问题。因此需要需要对蒸发器进行改进,以满足不同的换热需要。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对目前的环路热管进行了改进,使得系统结构简单,成本节省。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式结构的环路热管的蒸发器。该蒸发器可以提高换热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233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