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直线传动机构中叠式抽拉防尘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215289.3 | 申请日: | 2022-03-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426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 发明(设计)人: | 朱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特(南京)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H25/24 | 分类号: | F16H25/24 |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周琪 |
| 地址: | 211102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直线 传动 机构 中叠式抽拉 防尘 装置 | ||
1.一种用于直线传动机构中叠式抽拉防尘装置,包括直线传动机构的主体框架(1)和设于主体框架(1)内的丝杆(2)与丝母座(3),其特征在于:
主体框架(1)上连有内封板(4),内封板(4)正对着丝杆(2)的一侧设置,内封板(4)上设有内行程孔(4a)、内限位孔(4b)和移动孔(4c),三个孔的轴线均与丝杆(2)的轴线相互平行,主体框架(1)上固定有内限位柱(1a),内限位柱(1a)垂直穿过移动孔(4c)且与内封板(4)滑动相连;
内封板(4)的外侧设有中封板(5),中封板(5)上设有中行程孔(5a)、中限位孔(5b)和中限位柱(5c),中行程孔(5a)与内行程孔(4a)位于同一轴线上,且中限位孔(5b)与中行程孔(5a)的轴线相互平行设置,中限位柱(5c)垂直穿过内限位孔(4b)且与内封板(4)滑动相连;
中封板(5)的外侧设有外封板(6),外封板(6)上设有轴头安装孔(6a)和外限位柱(6b),外限位柱(6b)垂直穿过中限位孔(5b)且与中封板(5)相连,丝母座(3)上连有丝母座头(3a),丝母座头(3a)依次垂直穿过内行程孔(4a)、中行程孔(5a)和轴头安装孔(6a),且通过螺母将丝母座头(3a)与外封板(6)相连;
中封板(5)可在平移过程中遮挡住内封板(4)的内行程孔(4a),外封板(6)可在平移过程中遮挡住中封板(5)的中行程孔(5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直线传动机构中叠式抽拉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封板(4)设为第一封板,内行程孔(4a)和内限位孔(4b)分别设为第一行程孔和第一限位孔,内限位柱(1a)设为第一限位柱,第一行程孔正对着丝杆(2)和丝母座(3)设置,为丝母座(3)的移动范围预留空行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直线传动机构中叠式抽拉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封板(5)包括一组封板,其依次设为第二封板(51)、第三封板(52)和第四封板(53),第二封板(51)上设有第二行程孔(51a)、第二限位孔(51b)和第二限位柱(51c),第三封板(52)上设有第三行程孔(52a)、第三限位孔(52b)和第三限位柱(52c),第四封板(53)上设有第四行程孔(53a)、第四限位孔(53b)和第四限位柱(53c),第二行程孔(51a)、第三行程孔(52a)和第四行程孔(52c)与第一行程孔齐平,第二封板(51)、第三封板(52)和第四封板(53)依次遮挡第一行程孔、第二行程孔(51a)和第三行程孔(52a)。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直线传动机构中叠式抽拉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限位柱(51c)垂直穿过第一限位孔且与第一封板相连,第一封板与第二封板(51)形成滑动导向配合,第三限位柱(52c)垂直穿过第二限位孔(51b)且与第二封板(51)相连,第二封板(51)和第三封板(52)形成滑动导向配合,第四限位柱(53c)垂直穿过第三限位孔(52b)且与第三封板(52)相连,第三封板(52)与第四封板(53)形成滑动导向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直线传动机构中叠式抽拉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封板(6)设为第五封板,外限位柱(6b)设为第五限位柱,第五限位柱垂直穿过第四限位孔(53b)且与第四封板(53)相连,第四封板(53)与第五封板形成滑动导向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直线传动机构中叠式抽拉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行程孔(4a)设于内封板(4)的中部,内限位孔(4b)和移动孔(4c)设于内行程孔(4a)的同侧且错开设置在内封板(4)的上下侧。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直线传动机构中叠式抽拉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行程孔(5a)设于中封板(5)的中部,中限位孔(5b)和中限位柱(5c)分别设于中行程孔(5a)的两侧,且二者分别设于中封板(5)的拐角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特(南京)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奥特(南京)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1528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