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共面波导馈电的局部放电检测用新型特高频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13664.0 | 申请日: | 2022-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008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陈允;杜伯学;孔晓晓;赵彦淇;李奇;王义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1/50;H01Q1/48;G01R31/12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利文 |
地址: | 30007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波导 馈电 局部 放电 检测 新型 高频 天线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共面波导馈电的局部放电检测用新型特高频天线,其技术特点是:包括绝缘介质基板、金属辐射贴片、三段式微带线和接地极板,金属辐射贴片、三段式微带线和接地极板均位于绝缘介质基板的正面,金属辐射贴片贴装在绝缘介质基板的正面中央,三段式微带线贴装在金属辐射贴片下方并与其相连接,接地极板贴装在三段式微带线的两侧。本发明将金属辐射贴片和接地极板设置倒角并安装在绝缘介质基板上,并采用三段式微带线结构,可在530MHz~1000MHz频段产生良好的宽带特性和方向特性,该天线整体结构紧凑、尺寸较小、易于制作与安装,能够较好地满足特高频检测需要,对局部放电检测和电力设备的整体安全性、可靠性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压设备领域,涉及局部放电检测设备,尤其是一种基于共面波导馈电的局部放电检测用新型特高频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电网规模不断增大,传输容量逐步提升,对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GIS)等电力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上述电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发生击穿放电现象,局部放电是引发电力设备绝缘失效的主要因素,局部放电的检测有助于对电力设备进行绝缘状态评估。
局部放电产生时会伴随有许多物理和化学变化,常用的检测方法有脉冲电流法、超声波法、特高频(UHF)检测法、化学检测法及光学检测法等。其中特高频检测法以其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使其在各类检测方法中脱颖而出。由于电气设备发生局部放电时,会产生一定频率的特高频信号并通过电气设备上非金属屏蔽部件传播到外部空间中,因此可以使用特高频天线检测局部放电信号,来判断电气设备是否发生局部放电。特高频法的核心是UHF天线,UHF天线的性能将对局部放电检测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
现有的UHF天线主要包括螺旋天线和微带天线等,螺旋天线的工作带宽符合特高频检测要求,但是其尺寸较大,不易制作和安装;微带天线等天线尺寸较小,易加工,但是带宽较窄,不满足特高频检测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且能够满足特高频检测需要的基于共面波导馈电的局部放电检测用新型特高频天线。
本发明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共面波导馈电的局部放电检测用新型特高频天线,包括绝缘介质基板、金属辐射贴片、三段式微带线和接地极板,所述金属辐射贴片、三段式微带线和接地极板均位于绝缘介质基板的正面,所述金属辐射贴片贴装在绝缘介质基板的正面中央,所述三段式微带线贴装在金属辐射贴片下方并与其相连接,所述接地极板贴装在三段式微带线的两侧。
进一步,所述三段式微带线包括三段微带线,微带线的间距为40-43mm,每段微带线的宽度为2.5mm至3.5mm,中间微带线的高度为51mm至53mm。
进一步,所述金属辐射贴片为矩形结构,在金属辐射贴片的四角设有倒角。
进一步,所述金属辐射贴片的宽度为125mm至130mm,高度为120mm至125mm,倒角的半径为18mm至20mm。
进一步,所述接地极板为矩形结构并由三段式微带线分为两部分,在接地极板上边两角设有倒角。
进一步,所述接地极板的宽度为180mm至210mm,高度为49mm至51mm,倒角的半径为34mm至36mm。
进一步,所述绝缘介质基板采用介电常数为4~4.5、损耗角正切为0.015~0.03的FR4介质基板。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设计合理,其将金属辐射贴片设置倒角并安装在绝缘介质基板上,并采用三段式微带线结构,可以在530MHz~1000MHz整个频段产生良好的宽带特性和方向特性,该天线整体结构紧凑、尺寸较小、易于制作与安装,能够较好地满足特高频检测需要,对局部放电检测和电力设备的整体安全性、可靠性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136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