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沿江城市河岸雨水生态排放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02217.5 | 申请日: | 2022-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822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魏民;何平;陈桦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泓源渗滤取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3/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双马智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1 | 代理人: | 顾晓玲;雷春香 |
地址: | 401120 重庆市渝北区龙山街***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沿江 城市 河岸 雨水 生态 排放 系统 方法 | ||
1.沿江城市河岸雨水生态排放沿江城市河岸雨水生态排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沿江沟谷地段利用城市挖填方构建有至少一个末端地下蓄水体,雨水利用城市地貌高差排至所述地下蓄水体中,所述地下蓄水体的出水端分别可控地与地下水通道和地表水通道连接,实现地下水、地表水的可控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沿江城市河岸雨水生态排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地表水和地下蓄水体的水体情况和/或水位情况,选择开通地下水通道或地表水通道。
3.沿江城市河岸雨水生态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沿江沟谷地段利用城市挖填方构建有至少一个地下蓄水体,雨水利用城市地貌高差排至所述地下蓄水体中,所述地下蓄水体的出水口分别与地下水通道和地表水通道连接,所述地下水通道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控制阀,所述地表水通道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控制阀,通过控制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运行,实现地下水、地表水的可控转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沿江城市河岸雨水生态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和传感器;
所述传感器包括设置于地下蓄水体中的浊度传感器、水位传感器,以及包括设置于地表水的水位传感器,所述控制器通过物联网接收传感器的信息并依此控制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的启停;
所述控制器还与大数据平台远程连接,所述控制器将检测到的地下蓄水体中水量、浊度、以及地表水的水位信息传输给大数据平台,实现水体信息的集中汇总显示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沿江城市河岸雨水生态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降雨时段,当地表水的水位高于最高阈值时,判断地下蓄水体中的水位是否高于阈值,如果高于阈值,则关闭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如果不高于阈值,则关闭第一控制阀,开启第二控制阀直至地下蓄水体中的水位达到于阈值时关闭第二控制阀;判断地下蓄水体中的水浊度是否高于阈值,如果高于阈值,则持续关闭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若地下蓄水体中的水浊度不高于阈值,则开启第一控制阀使地下蓄水体中的水排入地下,当地下蓄水体中的水排放后,关闭第一控制阀开启第二控制阀,使地表水流入地下蓄水体;如此循环直至地表水的水位低于阈值时停止;
非降雨时段,当地表水的水位低于最低阈值时,判断地下蓄水体中的水浊度是否高于阈值,如果高于阈值,则关闭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若地下蓄水体中的水浊度不高于阈值,则开启第二控制阀使地下蓄水体中的水流入地表水水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沿江城市河岸雨水生态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还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地下蓄水体以及地源换热系统的室内终端,所述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的信息,依据冬夏季节调温需求以及目标温度,控制地源热泵主机系统运行。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沿江城市河岸雨水生态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表水通道中的水利用水利高差直接排放至地表水水体,所述地表水水体靠水泵加压后排放至地下蓄水体中;
或者所述地表水通道中的水靠水泵加压后排放至地表水水体,所述地表水水体利用水利高差直接排放至地下蓄水体中。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沿江城市河岸雨水生态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水通道的水利用水利高差排出至地下土体的含水层中。
9.根据权利要求4-8中任一项所述的沿江城市河岸雨水生态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蓄水体中具有由透水材料填充而成的含水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沿江城市河岸雨水生态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水层中埋设有若干反冲管,反冲管的入口均与输送管连接,所述输送管上设有反冲控制阀,输送管的进口与反冲水源或反冲气源相通;
所述反冲水源高于反冲管出水口,靠自重实现对含水层的反冲;或者所述反冲水源的水靠水泵加压后输送至反冲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泓源渗滤取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泓源渗滤取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0221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