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土壤汞钝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99550.5 | 申请日: | 2022-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742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7 |
发明(设计)人: | 冯才声;舒海啸;徐聪;柯金鹏;黄学顺;许伟;颜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秀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7/08 | 分类号: | C09K17/08;B09C1/08 |
代理公司: | 成都鱼爪智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08 | 代理人: | 杨洪婷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野芷湖西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壤 钝化剂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土壤修复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土壤汞钝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土壤汞钝化剂包括以下原料:改性污泥炭50‑70份,石灰石粉20‑40份,石膏10‑20份,磷酸氢二铵10‑30份,亚铁盐10‑20份、过硫酸盐10‑20份和硫化盐10‑20份。其利用改性污泥炭吸附和钝化土壤中的有效态汞,提高汞的钝化效率,且钝化后的汞不易二次释放;利用石灰石调节土壤的pH值,以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修复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土壤汞钝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土壤修复的方法有物理化学法和生物修复法,其中物理化学法又有化学钝化法、土壤淋洗法、电动修复法等,其目的都是减少土壤中汞含量,降低汞迁移性,化学原位钝化法是利用相应的化学试剂,将土壤中的生物活性汞转化为生物活性低的汞化合物,进而减少汞在植物中的富集。
目前,已有的钝化剂可以对汞污染土壤进行修复、钝化,但目前的钝化剂的长期有效性较差,经钝化后的汞容易二次释放,在土壤中再次被甲基化而转化成生物有效汞,造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壤汞钝化剂,其利用改性污泥炭吸附和钝化土壤中的有效态汞,提高汞的钝化效率,且钝化后的汞不易二次释放;利用石灰石调节土壤的pH值,以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壤汞钝化剂的制备方法,通过将改性污泥炭先后浸没在亚铁溶液和过硫酸盐溶液中,使得污泥炭的孔洞中吸附有亚铁盐和过硫酸盐,进而提高有效态汞吸附和钝化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壤汞钝化剂的应用,其与土壤改性剂配合使用,对土壤进行原位修复,修复成本低,且土壤修复效果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土壤汞钝化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
改性污泥炭50-70份,石灰石粉20-40份,石膏10-20份,磷酸氢二铵10-30份,亚铁盐10-20份、过硫酸盐10-20份和硫化盐10-20份。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土壤汞钝化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分别将亚铁盐、过硫酸盐和硫化盐制成溶液,将改性污泥炭浸没到亚铁盐溶液中,干燥,随后再依次浸没到过硫酸盐溶液和硫化盐溶液中,干燥,得到混合物;
将混合物与石膏混合均匀后,在90-110℃下加热2-3h,自然冷却后加入剩余原料,混合均匀,制粒。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土壤汞钝化剂的应用,将汞污染土壤翻耕、晾晒;随后加入土壤改性剂,翻耕混合均匀;加入上述土壤汞钝化剂,翻耕混合均匀;再在处理后的土壤中种植植物。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中,以改性污泥炭作为主要成分,利用改性污泥炭的多孔结构,吸附钝化后的汞化合物,降低有效汞的二次释放;通过加入石灰粉,改善土壤的pH值,促进土壤中的汞与亚铁离子的结合,提高对土壤中汞的稳定钝化。磷酸氢二铵是一种高效肥料,在本发明中的钝化剂中加入磷酸氢二铵,可在钝化土壤中汞的同时,改善土壤的肥料,进而改善土壤结构。过硫酸盐具有一定的氧化性,可促进土壤的单质汞、有机汞等转化为二价汞,并配合到硫化盐,将二价汞离子稳定钝化,并固定在改性污泥炭的孔洞结构中,提高钝化效率,减少汞的二次释放。
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将多孔结构的改性污泥炭浸没在亚铁盐溶液、过硫酸盐溶液和硫化盐中,使得改性污泥炭的孔洞中负载有亚铁盐、过硫酸盐和硫化盐,使得汞在孔洞中钝化,钝化后的汞化合物不容易从孔洞中释放出来,进而提高汞的钝化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秀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市秀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995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