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体中重金属离子检测的荧光探针及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95514.1 | 申请日: | 2022-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568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天宇;韩凯;王霄华;余永生;田耀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锦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1/65 | 分类号: | C09K11/65;B82Y20/00;B82Y30/00;B82Y40/00;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南通一恒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53 | 代理人: | 梁金娟 |
地址: | 226500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城北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体 重金属 离子 检测 荧光 探针 方法 | ||
1.一种水体中重金属离子检测的荧光探针,其特征在于,其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1)制备碳纳米管:将正己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通入石英管中,使用钴颗粒作催化剂,加热反应,反应结束后产物在氮气气氛下冷却至室温,得到碳纳米管粗产品;
将碳纳米管粗产品进行研磨,然后加入到氢氟酸中浸泡,之后清洗、干燥,得到碳纳米管;
2)对碳纳米管进行紫外辐射改性处理,制得改性碳纳米管;
3)在改性碳纳米管上原位合成氮掺杂碳点,制得荧光探针:
3-1)将改性碳纳米管分散于超纯水中制得碳纳米管分散液,将碳纳米管分散液加热,再向碳纳米管分散液中加入甲硫氨酸、硫代卡巴肼和KH791,超声搅拌;
3-2)将步骤3-1)得到的混合物转移到反应釜中,于加热条件下反应;
3-3)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反应产物离心,去除沉淀,离心液用透析袋透析;
3-4)收集透析袋内溶液,冷冻干燥,得到氮掺杂碳点-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即所述荧光探针,该荧光探针用于对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进行检测,所述重金属离子包括Cu2+、Fe3+、Cr6+、Hg2+和Pb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中重金属离子检测的荧光探针,其特征在于,其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1)制备碳纳米管:将正己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通入石英管中,使用钴颗粒作催化剂,加热至600-800,℃反应1-4小时,在氮气气氛下冷却至室温,得到碳纳米管粗产品;
将碳纳米管粗产品加入到磨机中研磨5-30分钟,然后加入到氢氟酸中,浸泡4-24小时,清洗,干燥,得到碳纳米管;
2)对碳纳米管进行紫外辐射改性处理,制得改性碳纳米管;
3)在改性碳纳米管上原位合成氮掺杂碳点,制得荧光探针:
3-1)将改性碳纳米管分散于超纯水中制得碳纳米管分散液,将碳纳米管分散液加热到70-100,℃再向碳纳米管分散液中加入甲硫氨酸、硫代卡巴肼和KH791,超声搅拌0.5-2小时;
3-2)将步骤3-1)得到的混合物转移到反应釜中,于120-200℃下反应4-10小时;
3-3)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反应产物于8000-14000r/min下离心,去除沉淀,离心液用截断分子量为6000-12000Da的透析袋透析8-24小时;
3-4)收集透析袋内溶液,冷冻干燥,得到氮掺杂碳点-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即所述荧光探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体中重金属离子检测的荧光探针,其特征在于,其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1)制备碳纳米管:将正己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通入石英管中,使用钴颗粒作催化剂,加热至750℃,反应2.5小时,在氮气气氛下冷却至室温,得到碳纳米管粗产品;
将碳纳米管粗产品加入到球磨机中研磨10分钟,然后加入到体积分数为30%的氢氟酸水溶液中,浸泡10小时,清洗,干燥,得到碳纳米管;
2)对碳纳米管进行紫外辐射改性处理,制得改性碳纳米管;
3)在改性碳纳米管上原位合成氮掺杂碳点,制得荧光探针:
3-1)将80mg改性碳纳米管加入到150mL的超纯水中,超声分散制得碳纳米管分散液,将碳纳米管分散液加热到75,℃再向碳纳米管分散液中加入200mg甲硫氨酸、100mg硫代卡巴肼和25mg KH791,超声搅拌1小时;
3-2)将步骤3-1)得到的混合物转移到聚四氟乙烯为内衬的反应釜中,于170℃下反应6小时;
3-3)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反应产物于9000r/min下离心,去除沉淀,离心液用截断分子量为7000Da的透析袋透析10小时;
3-4)收集透析袋内溶液,冷冻干燥,得到氮掺杂碳点-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即所述荧光探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体中重金属离子检测的荧光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混合气体中正己烷和氢气的体积比为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锦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锦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9551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