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氧多环芳烃类物质对水生生物毒性效应的试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87246.9 | 申请日: | 202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747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刘会会;王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G01N21/64 |
代理公司: | 上海创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74 | 代理人: | 李兰兰 |
地址: | 210094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氧多环 芳烃 物质 水生 生物 毒性 效应 试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氧多环芳烃类物质对水生生物毒性效应的试验方法,涉及水生生物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含氧多环芳烃对斜生四链藻的毒性效应的试验方法、含氧多环芳烃对大型溞的毒性效应的试验方法以及含氧多环芳烃对斑马鱼的毒性效应的试验方法。本发明选用斜生四链藻为代表的浮游植物、大型溞为代表的无脊椎浮游动物、斑马鱼为代表的脊椎动物,三种不同营养级生物为受试生物,有别与采用哺乳动物等检测的人体健康风险技术以及采用单一水生生物检测的生态风险技术,且本技术方案以多种不同的亚致死毒性效应取代致死效应作为判定含氧多环芳烃毒性的指标,具有敏感性更高、科学适用性好等显著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生生物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含氧多环芳烃类物质对水生生物毒性效应的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含氧多环芳烃,简称OPAHs,为主要来源于化石染料或生物质的不完全燃烧以及环境中母体多环芳烃的二次转化,近年来,国内外对OPAHs在环境中的污染水平和风险日趋关注。水体通常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沉积地,而OPAHs相较于母体多环芳烃更高的极性和更低的蒸气压使OPAHs具有更高的流动性和沉降速度,这意味着OPAHs相较于母体多环芳烃可能更易进入水环境中,并对水环境稳态和水生生物造成持续的不利影响,因此水环境中OPAHs的污染应受到足够重视。但总体来说,目前对OPAH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OPAHs的健康毒性方向,对于PACs对水生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知之甚少。水生生物的毒理学效应是评价污染物对生态系统暴露风险及体现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但目前各研究中OPAHs对水生生物暴露毒性的测试方法、测试生物以及指标并不一致,毒性数据难以进行比较,并且仅以一种营养级生物为受试对象进行毒理学实验,可能会使我们低估OPAHs的毒性效应;仅以致死率为毒性指标会使我们忽视OPAHs的亚致死毒性效应。因此,研发提供一种科学的研究OPAHs对水生生物毒性效应的试验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氧多环芳烃类物质对水生生物毒性效应的试验方法,解决了以上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含氧多环芳烃类物质对水生生物毒性效应的试验方法,包括含氧多环芳烃对斜生四链藻的毒性效应的试验方法、含氧多环芳烃对大型溞的毒性效应的试验方法以及含氧多环芳烃对斑马鱼的毒性效应的试验方法;
其中,含氧多环芳烃对斜生四链藻的毒性效应的试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前处理:在无菌条件下接种适量处于对数增长期的斜生四链藻藻液于锥形瓶中使得锥形瓶中最终藻液体积为50mL,并且初始藻细胞数约为(2–5)×103cells/mL,加入OPAHs,用透气膜封口,打乱顺序置于光照培养箱(14h光照:10h黑暗、23±2℃)中培养96h,每日摇动5–6次并更换位置以减少光照不均匀和细胞贴壁对细胞生长产生的影响;
S2、含氧多环芳烃对斜生四链藻生长速率的影响:培养96h后,于650nm波长下,测定藻悬浮液的吸光度,通过细胞浓度-吸光度关系公式可计算出细胞浓度,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可计算出各浓度组藻细胞生长抑制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872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