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性能检测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85420.6 | 申请日: | 202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776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席超湖;郭剑;王春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滨州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G01N19/00;H01M10/42 |
代理公司: | 济南鼎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5 | 代理人: | 陈文水 |
地址: | 2566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电池 安全 性能 检测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性能检测设备,具体涉及电池性能检测技术领域,包括Y向传输装置和两个X向传输装置,所述Y向传输装置的上表面左端设有自动摆正机构,所述X向传输装置的后侧设有第一分拣机构,所述第一分拣机构包括旋转升降机构和夹持机构,所述Y向传输装置的外侧设有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的内部从左向右依次设有挤压机构和针刺机构,所述Y向传输装置的右端设有分选机构,所述Y向传输装置上设有电池放置槽,所述电池放置槽内设有汽车电池。本发明通过设置挤压机构和针刺机构,实现了对汽车电池的安全性能检测,能够避免汽车电池电解液洒落在装置上,同时能够及时进行灭火处理,提高了本装置的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性能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性能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汽车为人们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但随之而来的还有汽车燃料燃烧时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随着传统燃料资源的日益短缺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对于深入实施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各大汽车厂商均开始了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及生产。新能源汽车主要以电能作为主要动力源,因此这也促进了电池的生产制造以及革新。如今新能源汽车使用的电池,如磷酸铁锂电池、锂钴电池等,其实际产品体积大小和家用5号电池相似,因此一台新能源汽车需要大量的电池并联及串联组合形成的大型电池板,因此电池的合格率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实际续航里程以及使用寿命。
为了研发出高质量的电池或电池模组,需要对生产出的电池或电池模组进行性能测试。现有技术中,在对新能源电池的检测过程,需要工作人员手动搬运电池进行上料操作,此种方式不仅容易造成检测顺序混乱,而且费时费力,增加了人工成本,同时现有的检测装置的安全性能较低,在对电池进行检测时容易引发安全问题,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针对上述问题,发明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性能检测设备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性能检测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进行上料,费时费力,检测装置的安全性能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性能检测设备,包括Y向传输装置和两个X向传输装置,两个所述X向传输装置均设在Y向传输装置的右侧,所述Y向传输装置的上表面左端设有自动摆正机构,所述X向传输装置的后侧设有第一分拣机构,所述第一分拣机构包括旋转升降机构和夹持机构,所述旋转升降机构与夹持机构之间设有连接臂,所述Y向传输装置的外侧设有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的内部从左向右依次设有挤压机构和针刺机构,所述Y向传输装置与前侧的X向传输装置之间设有第二分拣机构,所述第二分拣机构与第一分拣机构的结构相同,所述Y向传输装置的右端设有分选机构,所述Y向传输装置上设有电池放置槽,所述电池放置槽内设有汽车电池,所述电池放置槽的顶端设有密封板。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摆正机构包括两块纵向固定板,两块所述纵向固定板分别固定安装在Y向传输装置顶端的前后两侧,两块所述纵向固定板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水平固定板,两块所述纵向固定板之间的中间位置活动安装有双旋向螺纹杆,所述双旋向螺纹杆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滑杆,所述水平固定板的前后两端均开设有矩形通槽,所述双旋向螺纹杆的前后两侧均螺纹连接有摆正板,所述水平固定板的上表面前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双旋向螺纹杆的前端穿过位于前侧的纵向固定板并与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自动摆正机构能够对电池放置槽进行摆正。
进一步地,所述双旋向螺纹杆和两根第一限位滑杆均设在水平固定板的上方,所述水平固定板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座,所述双旋向螺纹杆与第一轴承座活动连接,两块所述摆正板分别设在前后两侧的矩形通槽内,两根所述第一限位滑杆均贯穿两块摆正板,第一限位滑杆实现了对摆正板的限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滨州职业学院,未经滨州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854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