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信息化血浆分离系统与分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84874.1 | 申请日: | 202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583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李郑;刘绍新;王健;肖国锋;周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双威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7/00 | 分类号: | B01D17/00;B01D17/12;G01G17/04;G01J3/46;G01N21/25 |
代理公司: | 北京翔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80 | 代理人: | 王雅文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息化 血浆 分离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息化血浆分离系统与分离方法。该系统包括分离装置、一号称重模块、二号称重模块、一号传感模块、二号传感模块、存储模块、通讯模块、报警模块、电源模块及控制模块。本发明采用一号、二号称重模块记录全血重量及血浆重量,便于对血液参数进行分析;通过存储模块及数据平台对各重量信息及分浆作业的启动、终止时间进行记录,能有效防止血液分离数据的丢失,便于后期对数据进行分析及追溯;通讯模块在作业前具有通讯自检功能,通讯连接完成后才开始分浆作业,防止误操作导致称重数据及时间数据的丢失;各称重模块与传感模块均集成至分离装置上,系统集成化、自动化程度高,设备紧凑,操作方便,血液的分离效率与成功率都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血液成分的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信息化血浆分离系统与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血液管理信息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 年代,血液管理信息化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而发展,从最初手工登记阶段发展到计算机数据库、条形码和互联网等现代计算技术相结合的阶段。血液管理信息化是血站管理的重要一环,血站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和控制血液质量,提高规范管理起着积极作用。
另外,按成分输血是现代输血的新理念,将血液按成分进行分离存储是现代医疗和血液管理的需要,把离心处理后的血液中血浆分离出来是实现血液按成分存储的必经步骤。目前,血液分离多采用手动,由人工挤压实现血浆分离、封装。这种方式存在处理速度慢、效率低、分离精度低及操作易失误的缺点。专利文献CN214680173U公开了一种自动血浆分离器,利用颜色传感器、电磁装置配合由弹簧铰链驱动的压板实现血浆自动分离,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与成功率。
但上述血浆分离器,在分离前无全血的称重装置,在分离完血浆后没有血浆称重装置,分离过程的时间数据也没有记录。在这样的情况下完成分浆操作,关于分浆的数据信息都是缺失的,无法实时查询,也无法后期追溯,因此难以满足血液管理信息化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血液分离器的缺陷,以兼顾高效分离与血液管理信息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息化血液分离系统与分离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信息化血液分离系统,包括:分离装置,具有挤压模块与截止模块,分别用于启动与终止分浆作业;一号称重模块,用于采集分浆作业前的全血重量信息;二号称重模块,用于采集分浆作业后的血浆重量信息;一号传感模块,用于采集挤压模块启动时的信号信息,同时作为截止模块的信号源;二号传感模块,用于采集分浆作业完成时的信号信息,同时作为截止模块的信号源;存储模块,用于存储一号称重模块、二号称重模块、一号传感模块及二号传感模块采集的信息;报警模块,分浆作业结束时提供声报警或光报警;电源模块,用于供电;通讯模块,用于各模块的通讯连接与数据传输;控制模块,与各模块通讯连接,并控制各模块的动作。
优选的,所述分离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固定的背板与活动的压板,构成所述挤压模块;所述背板设置有全血袋挂杆与血浆袋托盘,所述压板在外部驱动力作用下趋向于压向所述背板,所述全血袋挂杆设置在朝向在所述压板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压板相对于所述背板作翻转或平移。
优选的,所述一号称重模块集成于所述全血袋挂杆,所述二号称重模块集成于所述血浆袋托盘。
优选的,所述压板连接有用于操作的拉杆,所述基座上对应所述拉杆设置有锁定挂钩,所述一号传感模块集成于所述锁定挂钩处。
优选的,所述一号传感模块为位置开关。
优选的,所述二号传感模块为颜色传感器,用于识别全血袋与血浆袋之间导管内血液的颜色;所述截止模块为夹紧装置,根据所述颜色传感器的信号夹持截止导管。
优选的,所述夹紧装置为电磁装置或电动装置。
优选的,所述背板上设置有保存液袋挂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双威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双威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848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