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李子采后防控褐腐病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81088.6 | 申请日: | 2022-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21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巴良杰;罗冬兰;曹森;雷霁卿;马超;王瑞;吉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B7/005 | 分类号: | A23B7/005;A23B7/154;A23B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佳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47 | 代理人: | 胡欢 |
地址: | 550005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李子 后防 控褐腐病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李子采后防控褐腐病的方法,属于果蔬采后保鲜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将李果实浸入50‑55℃热水中热处理2‑3min;所述热水中含有金银花叶水提液和艾叶水提液。本发明通过热处理与天然杀菌剂相结合处理李果实,能够明显抑制褐腐病菌的生长,降低褐腐病的发生率;且操作简单、绿色环保、成本较低,适用于李树果农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果蔬采后保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李子采后防控褐腐病的方法。
背景技术
新鲜水果采后腐烂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由真菌侵染引起的侵染性病害是主要原因之一。褐腐病,又名菌核病、果腐病、实腐病等,是采后核果果实重要的侵染性病害。对果实褐腐病病菌种类的研究显示,目前来自国内外的褐腐病病原菌分为以下4种:果生链核盘菌、核果链核盘菌、美澳型核果褐腐病菌和串珠霉。病原菌通常从伤口侵入,以伤口为中心在果面形成浅褐色软腐状小斑,随后迅速向四周扩展,最后可扩及全果,在果面生出同心圆排列的白色或褐色线球状颗粒,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层,这是褐腐病的典型症状。目前关于采后果实褐腐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桃、樱桃、苹果、李等果实上。
李子是我国传统水果之一,其色泽艳丽,风味鲜美、香气浓郁、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然而,李子成熟于夏季高温季节,果实皮薄汁多、水分含量高,每年约25%~30%果实因极易软化腐烂而损失,严重影响了李果实的贮藏保鲜、运输销售和消费,其中,褐腐病的发生时造成李子果实腐烂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前对李果实采后果实处理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如物理方法常采用低温贮藏和气调贮藏,然而,低温贮藏易产生冷害,气调贮藏则需要较高的设备成本;化学杀菌剂能够明显抑制李果实褐腐病的发生,但长期使用化学杀菌剂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且造成果实残留大量化学药剂;利用拮抗菌进行生物防治也具有良好效果,但需要掌握严格的培养环境,需要专业人员接种。因此,当前需要一种成本低、绿色环保、操作简便,易于广大李树果农应用的李果实采后处理方法,降低李果实采后褐腐病的发生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李子采后防控褐腐病的方法,通过热处理与天然杀菌剂相结合,能够明显延长李果实贮藏时间,降低褐腐病发生率。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李子采后防控褐腐病的方法,将李果实浸入50-55℃热水中热处理2-3min;所述热水中含有金银花叶水提液和艾叶水提液。
优选的是,所述热处理温度为52-53℃。
优选的是,所述热处理时间为2.5min。
优选的是,所述的热水中金银花叶水提液和艾叶水提液的浓度为5-10%;更优选的是所述的热水中金银花叶水提液和艾叶水提液的浓度为8%。
优选的是,所述金银花叶水提液和艾叶水提液,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质量比1-2:1-2称取金银花叶和艾叶,8-12倍体积水煎煮20-30min,过滤浓缩至浓度100%;所述浓度100%指:每100g金银花叶和艾叶水提滤液浓缩至100ml。
更优选的是,所述金银花叶和艾叶质量比为1:1。
更优选的是,所述煎煮后过滤,重复煎煮滤渣2-3次,混合滤液进行浓缩。
优选的是,还包括所述李果实采前喷施所述金银花叶水提液和艾叶水提液。
优选的是,还包括所述热处理完成后,进行低温贮藏;更优选的是,将李果实晾干,置于0-1℃、相对湿度90-95%低温环境贮藏。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学院,未经贵阳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810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