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测量市政排水管道管径及充满度的装置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77216.X | 申请日: | 2022-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968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严程;逯佩宁;高升;刘胜;徐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8 | 分类号: | G01B5/08 |
代理公司: | 昆明盛鼎宏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3 | 代理人: | 王辉 |
地址: | 650000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测量 市政 排水管道 充满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测量市政排水管道管径及充满度的装置及其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固定杆(1)、活动杆(2)、测量杆(3)、螺栓(5)、套环(6);所述的固定杆(1)包括若干空心钢管(7)通过丝扣连接构成,每个空心钢管(7)上端头部侧面横向焊接转轴(8);最下段空心钢管(7)底端设置第四圆孔(9.4)。本发明通过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长度相等的定理,实现测量人员在地面即可准确测量管道管径及充满度的目的,在大井室、深井室、管口淤积淹没等复杂情况同样适用,具有测量精度高、效率高、适用性强、使用安全、操作及携带方便等多种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市政管线探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排水管道管径及充满度测量装置,特别适用于当检查井满水或其他不具备下井条件时的测量。
背景技术
在进行城市现状排水管道摸查时,经常需要了解管道管径、充满度等基础数据,为管网水力计算提供准确依据。特别是在测量管道流量时,利用流量计探头可以得到污水流速,根据流量计算公式(Q=A×V)即可计算流量,此时准确测量过水断面面积则尤为重要。目前较为普遍的排水管道管径测量方法是,摸查人员在地面采用L型杆伸入井内勾测管道上下内壁高差得到,此种方法如果井室较大,L型杆从井口伸入管口倾斜角度过大时则产生测量偏差,当检查井满水或淤积时则无法测量。充满度基本根据肉眼在井口观察或QV潜望器拍摄估读,当井室较深或光线较暗时,用肉眼估读充满度准确率非常低。
中国专利号为ZL202120446065.4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地下管线管径测量装置,包括伸缩测量装置、活动夹杆、支撑槽和推拉装置;所述伸缩测量装置包含横向伸缩臂和纵向伸缩臂,纵向伸缩臂活动嵌于横向伸缩臂内;所述伸缩测量装置通过伸缩转轴连接活动夹杆;所述活动夹杆通过推拉转轴连接推拉装置;所述伸缩测量装置固设于支撑槽底部;所述推拉装置活动安置于支撑槽内。上述方案仅可用于测量未满水或淤积三维管道管径,不能测量充满度。该方案一定程度提高了管径测量准确性,但是其构造包含过多的伸缩杆及伸缩轴,用力方向与伸缩方向不同线容易卡顿,并且当水流过急时测量装置没有着力点容易被水流冲击偏离影响测量结果。因此重新提出一种用于测量市政排水管道管径及充满度的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排水管道管径测量存在精度不高、操作困难、安全隐患、设备复杂等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方案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测量市政排水管道管径及充满度的装置,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用于测量市政排水管道管径及充满度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固定杆1、活动杆2、测量杆3、螺栓5、套环6;
所述的固定杆1包括若干空心钢管7通过丝扣连接构成,每个空心钢管7上端头部侧面横向焊接转轴8;最下段空心钢管7底端设置第四圆孔9.4;
所述活动杆2包括若干伸缩套杆10通过丝扣连接构成,每个伸缩套杆10上端头部侧面横向设置第一圆孔9.1,所述第一圆孔9.1孔径大于转轴8的直径,转轴8套入第一圆孔9.1中使得固定杆1和活动杆2组成交叉剪切形状;伸缩套杆10的端头处与套环6连接;
所述固定杆1和测量杆3的一端通过螺栓5和第四圆孔9.4铰连接;所述螺栓5的轴向与转轴8的轴向平行;
所述的套环6套设在测量杆3上滑动连接;所述套环6内壁直径略大于测量杆3外径,确保测量杆3可以穿入套环6中上下滑动的同时保证套环6圆环面基本垂直于测量杆3,如此设计可保证短钩件12在测量时更好的抵住排水管管内顶;
所述活动杆2通过套环6与测量杆3滑动连接;
所述固定杆1和活动杆2通过转轴8插入第一圆孔9.1活动连接;
所述测量杆3底部设置第三圆孔9.3,第三圆孔9.3内套入螺栓5,以第三圆孔9.3圆心为起点标记设置刻度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772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