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动控制高压互锁的高压连接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76329.8 | 申请日: | 2022-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981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王超;曹继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39 | 分类号: | H01R13/639;H01R13/70;H01R13/627;H01R2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赵燕力;韩嫚嫚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动 控制 高压 互锁 连接器 | ||
本发明为一种微动控制高压互锁的高压连接器,包括插座壳体和插头壳体,所述插座壳体和所述插头壳体内分别设有能插合电连接的高压公端子和高压母端子,还包括高压互锁系统,所述高压互锁系统上设有微动控制结构,所述微动控制结构能通过短距离动作控制高压互锁系统通电或断电,以控制所述高压公端子和所述高压母端子的电连通状态。本发明能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实现了高压互锁的微动控制,可在极短时间内闭合与断开高压互锁系统,极大的降低了带电插拔的距离,极短时间内控制高压回路的通电与断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高压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动控制高压互锁的高压连接器。
背景技术
如今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新能源汽车的高压连接器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但高压连接器的安全问题一直不容忽视。新能源汽车的高压连接器中都有高压互锁装置,高压互锁装置的作用就是使用12V的小电流来确认整个高压电气系统的完整性,整车所有的高压部件和线束接插件都必须安装到位,无短路或断路的情况。当控制器检测到HVIL(HighVoltage Inter-lock,高压互锁系统)回路断开或是完整性受到破坏时,需要启动必要的安全措施。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电池管理系统)在检测到高压互锁回路断开,判断车辆系统存在风险时,会根据当时的车辆情况,选择不同的必要安全措施。
当车辆静止状态下,高压互锁形成一条完整的回路时,高压回路才会通电,当高压互锁回路断开时,则高压回路立即断电。当车辆维修需要插拔高压连接器时,高压互锁可以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当拔出高压连接器时,必须高压互锁回路先断开,高压回路后断开;当插合高压连接器时,功率端子先接触导通,高压互锁回路后连接导通,否则在插拔高压连接器时功率端子还是带电状态,极易产生拉弧现象,危及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如图17、图18所示,如今的高压连接的高压互锁装置都是采用插针端子201与插孔端子202配合,形成高压互锁回路,因为插针端子201与插孔端子202都有一定的长度,当操作人员插拔高压连接器时,需要插拔一段距离才会将互锁回路断开或者插合。但此时高压回路还是带电状态,意味着此时操作人员的操作还是会有一段的高压带电插拔的时间,有可能危及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存在安全隐患。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微动控制高压互锁的高压连接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动控制高压互锁的高压连接器,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实现了高压互锁的微动控制,可在极短时间内闭合与断开高压互锁系统,极大的降低了带电插拔的距离,极短时间内控制高压回路的通电与断电。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微动控制高压互锁的高压连接器,包括插座壳体和插头壳体,所述插座壳体和所述插头壳体内分别设有能插合电连接的高压公端子和高压母端子,还包括高压互锁系统,所述高压互锁系统上设有微动控制结构,所述微动控制结构能通过短距离动作控制高压互锁系统通电或断电,以控制所述高压公端子和所述高压母端子的电连通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高压互锁系统包括两个设置于所述插座壳体内的高压互锁端子,所述微动控制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插座壳体内的微动控制壳体和设置于所述插头壳体内高压互锁顶块,所述微动控制壳体内滑动地设置高压互锁短接簧片,所述高压互锁顶块用于顶抵推动所述高压互锁短接簧片滑动以使其与所述高压互锁端子电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微动控制壳体内滑动地设置微动控制滑块,所述微动控制滑块上远离高压互锁顶块的一侧连接所述高压互锁短接簧片,所述高压互锁短接簧片远离高压互锁顶块的一侧顶抵设置回位弹簧,所述高压互锁顶块用于顶抵推动所述微动控制滑块和所述高压互锁短接簧片向靠近所述高压互锁端子的方向滑动,所述回位弹簧用于推动所述微动控制滑块向远离所述高压互锁端子的方向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763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