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动控制高压互锁的高压连接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76329.8 | 申请日: | 2022-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981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王超;曹继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39 | 分类号: | H01R13/639;H01R13/70;H01R13/627;H01R2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赵燕力;韩嫚嫚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动 控制 高压 互锁 连接器 | ||
1.一种微动控制高压互锁的高压连接器,包括插座壳体和插头壳体,所述插座壳体和所述插头壳体内分别设有能插合电连接的高压公端子和高压母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压互锁系统,所述高压互锁系统上设有微动控制结构,所述微动控制结构能通过短距离动作控制高压互锁系统通电或断电,以控制所述高压公端子和所述高压母端子的电连通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控制高压互锁的高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互锁系统包括两个设置于所述插座壳体内的高压互锁端子,所述微动控制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插座壳体内的微动控制壳体和设置于所述插头壳体内高压互锁顶块,所述微动控制壳体内滑动地设置高压互锁短接簧片,所述高压互锁顶块用于顶抵推动所述高压互锁短接簧片滑动以使其与所述高压互锁端子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动控制高压互锁的高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动控制壳体内滑动地设置微动控制滑块,所述微动控制滑块上远离高压互锁顶块的一侧连接所述高压互锁短接簧片,所述高压互锁短接簧片远离高压互锁顶块的一侧顶抵设置回位弹簧,所述高压互锁顶块用于顶抵推动所述微动控制滑块和所述高压互锁短接簧片向靠近所述高压互锁端子的方向滑动,所述回位弹簧用于推动所述微动控制滑块向远离所述高压互锁端子的方向滑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动控制高压互锁的高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动控制壳体靠近所述高压互锁端子的一侧呈开口设置,所述微动控制壳体远离所述高压互锁端子的侧壁上设置导向柱过孔,所述微动控制滑块上设置导向柱,所述导向柱能滑动穿设于所述导向柱过孔内;所述高压互锁顶块能顶抵所述导向柱以推动所述微动控制滑块。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动控制高压互锁的高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互锁短接簧片呈弓字型折弯设置,所述高压互锁短接簧片折弯构成第一容置弯槽,所述第一容置弯槽的两侧分别构成第二容置弯槽,所述回位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弯槽内,所述微动控制滑块包括滑块本体,所述滑块本体上设置两个簧片连接板,两个所述簧片连接板能分别卡设于所述第二容置弯槽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动控制高压互锁的高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弯槽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连接压片,两个所述簧片连接板上分别设置压片卡槽,各所述连接压片能分别卡接于各所述压片卡槽内。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动控制高压互锁的高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互锁短接簧片的两端部分别设置簧片插接部,所述滑块本体上设置簧片插接槽,各所述簧片插接部能分别插接于所述簧片插接槽内。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动控制高压互锁的高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壳体内设置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设置定位卡槽,所述微动控制壳体上设置定位凸起部,所述定位凸起部能卡设于所述定位卡槽内。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动控制高压互锁的高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互锁顶块设置于一顶块围框上,所述顶块围框能拆卸地卡接于插头壳体内;所述高压互锁顶块的一端设置顶抵孔,所述顶抵孔能与所述导向柱顶抵以推动其滑动。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动控制高压互锁的高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互锁端子自远离插头壳体的一端插入插座壳体内,所述高压互锁端子通过二次自锁结构锁紧固定于插座壳体内。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控制高压互锁的高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动控制结构包括设置于插座壳体内的微动开关和设置于插头壳体内的高压互锁顶块,所述微动开关包括开关壳体和开关按钮,开关按钮的第一端凸出于开关壳体设置,开关按钮的第二端能电连接两个过渡信号线,两个所述过渡信号线电连接高压互锁系统;所述高压互锁顶块能顶抵推动所述开关按钮以使高压互锁系统通电。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微动控制高压互锁的高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壳体上设置开关过孔,所示开关过孔远离插头壳体的一侧设置定位卡爪,所示开关壳体穿设于开关过孔内且由所述定位卡爪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7632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