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湖泊淤泥生产生态环保营养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75581.7 | 申请日: | 2022-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516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周顺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顺豪 |
主分类号: | A01G24/10 | 分类号: | A01G24/10;A01G24/12;A01G24/22;A01G24/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王峰刚 |
地址: | 550081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湖泊 淤泥 生产 生态 环保 营养 | ||
本发明属于土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湖泊淤泥生产生态环保营养土,所述生态环保营养土按照质量份数计,由湖泊淤泥30~35份、泥土20~25份、蛋壳粉10~15份、改性生物炭10~15份、动物粪便10~15份、微生物菌剂1~5份以及土壤调节剂1~5份组成。本发明利用湖泊淤泥进行营养土制备,能够有效降低湖泊淤泥处理成本的同时,还能够保护环境,避免处理过程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同时处理得到的营养土具有更好的肥力,适宜城市绿植生长;本发明污泥经微波分解后再叠热除水,除水效率高,除水效果好,能提供植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元素,不使用化学氮肥和化学农药,减少病原菌和害虫对植物的危害,有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湖泊淤泥生产生态环保营养土。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改善河湖的水质,保证河道正常的泄洪能力和航道、港口的畅通,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疏浚和清淤工程,据统计,仅太湖底泥生态清淤量就达6700万立方米左右,珠江三角洲地带疏浚淤泥量约8000万立方米,未来十年水利、河湖和港口疏浚和清淤工程中仍将会产生大量的疏浚淤泥,已成为难以回避的现实。
疏浚工程中产生的疏浚淤泥通常采用堆放或抛弃的方法处理,一方面不仅造成大量土地资源的浪费,对生态环境将会造成不可弥补的破坏,另一方面,疏浚淤泥大多含有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必然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由于港口、航道、湖泊及河流等产生的疏浚淤泥含水量高且不易脱水,粘土颗粒多,强度低,体积大,给淤泥的运输、储存和使用带来了诸多不利情况,又找不出妥善的处理方式将它们安置,所以,只有将疏浚淤泥连泥带水一起送到垃圾站,以待其自然风化,这种处理方法既污染环境,又给政府带来一笔巨大的、不必要的开销。
营养土是为了满足苗木生长发育而专门配制的含有多种矿质营养,疏松通气,保水保肥能力强,无病虫害的土。一般由肥沃的大田土与腐熟厩肥混合配制而成,也有选自进口优质泥炭、椰糠,按特定比例混合的营养土,但是这些营养土并没有经过合理的配料,不利于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现有的淤泥处理方法既污染环境,同时成本高;现有的营养土营养成分不高,且制备成本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湖泊淤泥生产生态环保营养土。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利用湖泊淤泥生产生态环保营养土的方法,所述利用湖泊淤泥生产生态环保营养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获取的湖泊淤泥进行处理:获取湖泊淤泥;对获取的湖泊淤泥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污泥;在预处理后的污泥中添加土壤膨松剂,并搅拌混合均匀;对得到的混合物进行微波分解,再经叠热除水获得含水量适合生物处理的污泥物料,备用;
步骤二,进行改性生物炭的制备:将花生壳粉与氧化石墨烯悬液混合、过滤,得到氧化石墨烯悬液浸渍后的花生壳粉;将得到的氧化石墨烯悬液浸渍后的花生壳粉与纳米SiO2混合,得到混合料;将得到的混合料与水混合,得到混合物;将得到的混合物进行炭化,得到水合炭,将得到的水合炭进行干燥,即可制备得到改性生物炭,备用;
步骤三,进行蛋壳粉的制备:取适量新鲜蛋壳清洗干净,干燥,并用磨粉机将蛋壳粉碎,得到含蛋壳膜和蛋壳粉的混合物;将所得含蛋壳膜和蛋壳粉的混合物以NaCl溶液浸泡1~2h,再搅拌15~25min并除去上清液,然后将溶液中固体不溶物置于干燥箱中干燥,即得到去除蛋壳膜的粗制蛋壳粉;将所得粗制蛋壳粉120~180目筛即可得精制蛋壳粉,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顺豪,未经周顺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755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枇杷叶三萜酸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焊接残余应力智能检测装置